全国辣酱盲测结果出炉,老干妈只排第七,第一名90%的人天天吃却叫不出名字。
辣酱江湖早就洗牌。

过去十年,线上销量翻了三倍,新品牌挤掉老牌子的速度比手机换代还快。

广东湛江茂德公,靠一把小虾米把鲜味锁进瓶里。

当地人用它炒通菜、蘸白切鸡,咸鲜先声夺人,辣感随后才到。

李锦记蒜蓉酱走的是另一条路:蒜粒看得见,辣度轻,蒸鱼时淋一勺,腥味立刻退散。

广西桂林的酸辣椒,发酵七天出酸味,配米粉刚好解腻。

酸不是醋的冲,而是乳酸菌自带的柔和。
海南黄灯笼椒,SHU值20万,颜色像橙汁,入口三秒额头冒汗。

当地渔民把它捣成酱,涮海鲜前只敢蘸筷头。

贵州老干妈依旧稳,豆豉吸饱辣油,拌面不寡淡。

2023年天猫数据显示,它仍是留学生加购榜第一。

贵州还有折耳根辣子,味道像雨后青草混着泥土,爱的人囤十瓶,恨的人闻味就逃。

四川油泼辣子靠热油激发辣椒面,芝麻浮在红油上,凉皮少了它就像缺盐。

湖南剁椒坛子里冒泡七天,酸香冲鼻。蒸鱼头时铺一层,鲜辣全渗进肉缝。
云南单山蘸水本质是干碟,撒烧烤上,花椒麻感先跑,辣椒后追,层次感比火锅底料还丰富。

上海辣酱油像稀释版黑椒汁,炸猪排蘸它,酸甜微辣,老底子西餐厅标配。

浙江蟹黄辣酱用沙蟹捣碎加盐发酵,一勺拌饭能省掉海鲜酱油的钱。

江西余干辣椒皮薄汁多,辣酱只加盐和蒜,辣得直接,炒空心菜梗最合拍。

湘西外婆菜辣酱把腌萝卜干、梅干菜、辣椒、肉末一起炒,咸香带脆,直接拌饭能吃两碗。

一瓶辣酱就是一张车票。

茂德公带你到湛江码头,黄灯笼椒送你上海南渔船,剁椒让人想起长沙夜市的喧嚣。
选辣酱别只看辣度。咸鲜、酸香、发酵味、油脂香,缺一味都撑不起记忆。
下次逛超市,拿一瓶没见过的产地辣酱,回家炒个鸡蛋,味道对了,就像多认识一位远方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