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游潮变,游客弃景点寻盲盒,揭秘疯狂扫货背后的狂热之谜

泰国游潮变,游客弃景点寻盲盒,揭秘疯狂扫货背后的狂热之谜"/

泰国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着全球游客。近年来,一些泰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消费行为,即不专注于参观传统景点,而是热衷于购买盲盒。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包括盲盒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泰国作为购物天堂的便利性、以及盲盒所提供的独特体验和满足感等。
首先,盲盒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年轻人中流行的消费方式。盲盒通常包含随机抽取的小物件,如玩具、化妆品、零食等,其不确定性和惊喜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泰国作为购物天堂,拥有丰富的购物中心、超市和夜市,为游客提供了购买盲盒的便利条件。
其次,泰国旅游业的繁荣也为盲盒消费提供了有利环境。泰国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这些游客在旅途中不仅寻求观光体验,还希望购买当地特色商品作为纪念。盲盒作为一种新颖且具有收藏价值的商品,自然成为了热门选择。
此外,盲盒所提供的独特体验和满足感也是吸引泰国游客的重要因素。在盲盒中寻找惊喜的过程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而抽取到心仪物品时的成就感更是让人难以抗拒。这种心理满足感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使得游客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在购买盲盒上。
然而,盲盒消费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过度消费可能导致财务压力;而盲盒的随机性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在

相关内容:

最近网上有人说,今年有30多万泰国人跑来中国,但这些人来中国不是为了吃火锅、逛长城,而是专门冲着一个叫“泡泡玛特”的玩具店来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开玩笑,后来刷短视频发现真有这事——泰国游客在店里抱着一堆盲盒自拍,有的甚至直接在店里直播开箱,弹幕全是泰语。

这些泰国朋友可有意思了,他们不喝奶茶不逛景点,就盯着盲盒买。有上海的朋友跟我说,他们店里经常有泰国人一来就是买几十个,有的连限量款都抢光了。最夸张的是,有些人一天跑好几家分店,就为了集齐一套图案。店员开玩笑说:“这些泰国人比我们本地潮人都懂行情。”

为啥盲盒这么火?其实不难理解。泡泡玛特的盲盒设计挺特别的,每个盒子里装的玩偶都不一样,而且经常出一些限量款。泰国人可能觉得这种“开盲盒”的感觉像抽奖,万一抽到稀有款还能转卖赚钱。再加上这些玩偶很多都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熊猫、神话人物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可能挺新鲜的。

上海这边给周边国家游客免签政策,泰国人过来特别方便。去年光是泰国游客就来了三十多万,比前年多了好几倍。不过这些人来了之后根本不去外滩、城隍庙这些景点,反而专门查泡泡玛特的位置。有泰国游客在视频里说:“中国盲盒比泰国便宜,而且款式更多。”

其实这事儿对上海还挺有好处的。泡泡玛特的销量涨了不少,周边的小店也跟着沾光。我有个朋友在南京路开了家文创店,现在也开始卖盲盒周边产品。不过也有老一辈的人觉得可惜,说以前游客都爱买丝绸扇子、青花瓷,现在全盯着这些塑料小玩偶。

有意思的是,这事还闹出过误会。有泰国游客买了太多盲盒,差点被海关拦下来,说他们是“水客”。后来解释半天才知道是来收藏的。还有人说这些泰国人买完就往家里寄,可能想在泰国卖高价。

其实不只是泰国人,我观察到很多年轻人现在都爱收藏这种小玩具。泡泡玛特的玩偶设计越来越精致,有些联名款甚至能卖到好几千块。但要说文化输出,可能还真有点意思——以前总觉得中国文化要靠电影、电视剧,现在连个小玩偶都能让外国年轻人感兴趣。

最近听说泡泡玛特要在泰国开分店了,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反过来出现泰国游客专门跑来中国买他们联名款的情况。反正现在去上海的游客中心打听路线,工作人员都会先问:“您是想去泡泡玛特吗?”

这事让我想起以前去超市,看到日本游客排队买喜马拉雅盐灯,现在换成泰国人买盲盒了。可能这就是时代变化吧,以前觉得稀奇的东西,现在都成了“文化符号”。下次去上海,说不定还能看见外国朋友在店门口排队呢。

发布于 2025-08-05 17:12
收藏
1
上一篇:泰国电商市场突破万亿铢大关,TikTok购物崭露头角,新机遇下的挑战与思考 下一篇:泰国PTF强调,中国新一代消费者青睐高品质榴莲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