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婚俗中的温馨回门仪式,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庆阳婚俗中的温馨回门仪式,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我们来聊聊庆阳婚俗中的“回门”(Huí mén)。
“回门”,也叫“归门”,是中国许多地区,包括甘肃庆阳在内的一种传统婚俗,指的是新娘出嫁后,在婚后几天(通常是第三天,也有次日或第七天的说法)由新郎陪同,返回娘家探望父母、亲友的仪式。
在庆阳,“回门”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是婚礼后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承载着多重意义:
1. "向娘家报平安与确认:" 新娘出嫁,对于娘家来说是一个大事。女儿婚后第一天或第二天通常会回娘家,但时间较短,主要是让娘家亲友初步看看新人,并确认女儿已平安到达夫家。而“回门”则是在此基础上,更正式、更长时间地回到娘家,向父母和亲友表达感谢,并让他们亲眼看到女儿婚后生活的新面貌,确认女儿已顺利融入夫家。 2.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娘回到娘家,首先会向父母叩头(或行大礼),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并表达婚后会孝顺公婆、勤俭持家的决心。 3. "亲友团聚与祝福:" “回门”是娘家人与嫁出去的女儿、女儿夫婿以及亲家之间的一次重要团聚。娘家人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亲友们也会前来道贺,互

相关内容:

回 门

hui men

《礼记·昏义》中记载:“婿曰婚,妻曰姻也。谓婿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也。”“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之重。”由此可见,男婚女嫁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人生中一件大事,其礼仪隆重程度是其他事情难以相比的。庆阳民间的婚俗习惯受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既有对中国的传统婚姻“六礼”的继承,也具有传统的文化意义和特点,“回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回门”又称“归宁”“双回门”,也叫“回娘家”,这是新婚夫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回娘家省亲,共同参拜女方父母,在庆阳民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一大早要共同入厨拜灶,之后新娘在婆家人面前展示厨艺,做“试刀面”,吃过“试刀面”,便开始准备“回门”的必备礼物。而这第三天的算法,各地有所差异,有的地方,算上结婚那一天,往后数两天就是“回门”时间,这种算法被大多数地方认可;而有的地方,从结婚当天往后数三天才是“回门”时间。

“回门”时,新郎新娘都应像参加婚礼时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的漂亮、俊美的形象;也一定要一对新人一起去才行,断然没有只新娘回而新郎不回做法,这样做会被人们认为不礼貌,对女方家不尊重。这天,夫妻双方要携带足够的礼品回娘家,因过去多是新娘骑马,新郎牵缰绳,所以老一辈人又习惯上称为“走马回门”。新郎拜见岳父母之后,会更加备受岳父母家的尊重,他们往往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酒席,让新女婿坐在首席,请来户内德高望重的长辈作陪;有的地方岳父母还要请一些亲戚来,闹一闹新女婿,以示对新女婿的重视和认可。这是女婿在岳父母家最风光也是唯一的一次坐首席。当然,此时的新女婿,将早已备好的“回门礼”“回门钱”献给岳父母,有的带上两只大红公鸡,取“吉祥如意”之意;有的带上些鸡蛋、肉、油饼等面食;也有的带些糖果、瓜子、糕点之类的东西,带这些东西的时候,讲究双数,寓意夫妻成双,百年好合。

有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婚夫妇当天要赶回婆家,以示新洞房不空房;而在有的地方,却讲究要小住几日才能返回,回去的时候娘家要指派人送回婆家。

有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才算“回门”结束。

倡议书|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庆阳炒凉粉,唇齿间热辣绵厚、柔滑劲道

公示

陇剧丨一眼千年 几度辉煌

发布于 2025-08-05 16:43
收藏
1
上一篇:回门准备清单,回门仪式的讲究与必备物品 下一篇:新娘回门,传统习俗中的七大讲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