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中伏前预警,22号大暑,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避灾之道

大暑中伏前预警,22号大暑,今年大暑在哪?早了解避灾之道"/

这句俗语“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灾年”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中,根据气候现象对年景进行的一种预测性说法。它指的是在“大暑”节气(通常在公历7月22日或23日)之前,也就是农历六月底到七月初这段时间,如果天气异常炎热,可能会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里会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好的事情。
"关于2024年的大暑节气:"
根据公历,2024年的“大暑”节气是在 "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这句俗语的理解和局限性:"
1. "古人观察:" 古代农业社会对气候极为敏感。大暑节气之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之一,长时间的酷热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导致旱灾。因此,人们观察到这种天气现象后,便总结出这样的经验性说法,试图提前预警。 2. "并非科学定论:" 这句俗语属于气象谚语,是基于经验观察而非现代科学严谨统计得出的结论。它不能作为预测具体年份是否会发生灾害的可靠依据。 3. "“中伏”的概念:" “中伏”是二十四节气中“三伏”之一,它的起算方法比较复杂,通常在大暑后第3个庚日是初伏,后第3个庚日是中伏,后第3个庚日是末伏。2024

相关内容:

眼下已是七月,农历里的日子也快到了六月下旬。我们乡下人最关心的,就是地里的庄稼。地里收成好不好,全指望老天爷给不给面子。这热起来的日子,让人心里总装着一份牵挂。

小暑节气刚过,它告诉我们,天气正慢慢进入最热的时候。小暑是热得还算小的意思。再过些日子,真正的大热天就要来了,那就是大暑。这时候,庄稼人都要想着怎么给地里降温,人也要避暑。

乡下的老人们常说一句话,叫作“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思是说,这段时间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就像咱们在烧水做饭,屋里头都冒着热气一样。人走在地头,都能感受到那股子蒸腾的热浪。

大暑这个节气,一般是在阳历的七月二十一或者二十二号到来,时间是固定的。每年的大暑都在这两天。可“中伏”就不一样了,它的日子是跟着天干地支里的“庚日”走的,所以每年到来的时间会提前或者错后。

因为大暑和中伏到来日子的不同,就有了乡下流传的那句老话:“大暑中伏前,必定是灾年。”这句话听着吓人,但它确实提醒了我们一件大事。

它说的是,如果大暑在“中伏”之前就来了。我们知道,大暑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到了顶点。而中伏,是三伏天里头最热的那段日子。这两股子热气如果碰在一块儿,庄稼就麻烦了。

大暑先到,气温先升高。等到了中伏,又是三伏天里最厉害的热劲儿。这样一来,天上的太阳就会一直毒辣辣地照着,雨水也少。地里的庄稼得不到水,就会旱得不行,叶子都卷起来了。

庄稼要是长时间缺水,到了秋天收成的时候,那肯定是要减产的。甚至有的地方,地里的庄稼会完全收不上来。这对我们农民来说,一年的汗水就白流了。大家都担心碰到这样的灾年。

老辈人就把这些经验传了下来。遇到这种“大暑中伏前”的情况,我们心里就要提前有个数。夏天雨水好的时候,得把村里的水塘、小水库都蓄满了水。

这样做,就是为了防着天气持续干旱。到时候,地里庄稼渴了,咱们就能用水管子从水塘里抽水,浇灌到地里去,给庄稼解渴。这样才能尽力保住秋天的收成。

今年的情况是,大暑到了七月二十二号才来。而三伏天里的头伏,七月二十号就开始了。中伏要等到七月三十号才正式开始。这样一算,今年的大暑,确实是在中伏之前。

这就意味着,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咱们这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少雨的天气,对庄稼收成有影响。知道了这个,我们就能提前做些准备,尽量把损失降到最小。

发布于 2025-08-02 12:58
收藏
1
上一篇:@湖南人速看!省爱卫办发布全民灭蚊防病倡议书,即刻行动保卫家园! 下一篇:三载避暑云滇行,8月再赴云南话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