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航旅纵横(ID:ume_trip)
「绿皮火车」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出行记忆,你知道为什么中国早期的火车车体要设计成绿色吗?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内自主研发机车车辆的技术基础还相当薄弱。
因此,1956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关于协助中国研制内燃机车的技术合作协定。
中国可以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赴苏考察学习;苏联也会派出内燃机车专家来华协助,直接指导草图设计工作。
由于只能依靠苏联专家提供的TE3型柴油机车图纸资料推进研究,后来开发的国产「东风」型内燃机车车型和颜色也与之较相似,都是绿皮加黄线。

TE3型柴油机车
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国铁路部门设计并试制了22型客车,它的颜色也延续了苏联风格的黄绿搭配。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将列车设计成绿色呢?
一方面,这很可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
苏联研制内燃机车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没多久,列车配色也要考虑作战隐蔽性。
车身涂成绿色,在山上、林间穿行时不容易被敌方发现;车顶涂成灰色,行驶时从高空望下,看上去就像一段铺有沥青或混凝土的公路,隐蔽性更好。

另一方面,绿色的车体也能带给乘客安定、平和的感觉;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还具备耐脏、便于清洁的优点。
从1956年设计到1994年停产,国内共生产了约26000余辆22型客车。在坚持了近四十年后,这些「老绿皮」还是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被淘汰。

直到2014年,为了推进铁路机车车辆的标准化,铁路部门决定将橄榄绿作为普速客车外皮的统一色调,利用黄色腰饰带形状的不同来区别具体等级。
自此以后,中国铁路客车的颜色主要分为两种,即普速客车的绿色和动车组的白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