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火车被称为「绿皮」之谜

揭秘,为什么火车被称为「绿皮」之谜"/

“绿皮火车”这个称呼的来源,主要与过去中国铁路使用的车辆颜色标识系统有关。这是一种"按线路性质或等级划分车厢颜色"的规则,方便乘客识别和选择乘坐。
具体来说:
1. "历史背景":这种颜色编码系统主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及计划经济时代广泛使用。当时铁路运输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满足基本客运需求为主,效率和安全是重要考量。 2. "颜色与线路/等级的对应": "绿皮车 (Green)":通常代表"慢车",尤其是那些运行在"普通干线上"的普速客运列车。这些线路通常较长,停靠站点较多,速度相对较慢。 "红皮车 (Red)":通常代表"快车",运行在比普通干线更重要的干线上,速度较快,停靠站点相对较少。 "蓝皮车 (Blue)":有时代表更快的列车,或者有特殊用途的列车。 "黄皮车 (Yellow)":有时代表某些特定线路或客运列车。 其他颜色也可能被用于不同类型的车次(如空调车、国际列车等,可能会有紫色、灰色等)。
3. "“绿皮火车”的含义":因此,“绿皮火车”最初并不是指火车本身的颜色是绿色,而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代那些运行在普通

相关内容:

来源:航旅纵横(ID:ume_trip)


「绿皮火车」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出行记忆,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早期的

火车车体要设计成绿色吗?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内自主研发机车车辆的技术基础还相当薄弱。


因此,1956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关于协助中国研制内燃机车的技术合作协定。


中国可以派遣相关技术人员赴苏考察学习;苏联也会派出内燃机车专家来华协助,直接指导草图设计工作。


由于只能依靠苏联专家提供的TE3型柴油机车图纸资料推进研究,后来开发的国产「东风」型内燃机车车型和颜色也与之较相似,都是绿皮加黄线。

TE3型柴油机车

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国铁路部门设计并试制了22型客车,它的颜色也延续了苏联风格的黄绿搭配。


那么苏联为什么要将列车设计成绿色呢?


一方面,这很可能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


苏联研制内燃机车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没多久,列车配色也要考虑作战隐蔽性。


车身涂成绿色,在山上、林间穿行时不容易被敌方发现;车顶涂成灰色,行驶时从高空望下,看上去就像一段铺有沥青或混凝土的公路,隐蔽性更好。

另一方面,绿色的车体也能带给乘客安定、平和的感觉;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还具备耐脏、便于清洁的优点。


从1956年设计到1994年停产,国内共生产了约26000余辆22型客车。在坚持了近四十年后,这些「老绿皮」还是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渐被淘汰。

直到2014年,为了推进铁路机车车辆的标准化,铁路部门决定将橄榄绿作为普速客车外皮的统一色调,利用黄色腰饰带形状的不同来区别具体等级。


自此以后,中国铁路客车的颜色主要分为两种,即普速客车的绿色和动车组的白色。

你坐过老式绿皮火车吗?

转自公众号:工业创新

发布于 2025-07-29 20:13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变迁,为什么绿皮火车独领风骚?红蓝白列车去向何方? 下一篇:在老百姓心中,铁路绽放的七彩画卷,探寻铁路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