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探寻餐馆之源,下馆子揭秘世界上第一批餐馆诞生之谜

读书推荐,探寻餐馆之源,下馆子揭秘世界上第一批餐馆诞生之谜"/

世界上第一批餐馆的诞生地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据历史记载,中国是第一个出现正式餐馆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6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些餐馆最初是供商人、旅客和文人墨客使用的,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
《下馆子》这本书详细讲述了餐馆的历史,从中国的古代餐馆开始,一直讲述到现代的餐饮文化。书中涵盖了6000年的餐馆史,介绍了餐馆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演变,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书中可能会提到以下一些有趣的历史事实:
1. "古代中国的餐馆":在中国,餐馆被称为“酒肆”,最早的形式是供人们饮酒的地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
2. "西方餐馆的起源":西方的餐馆历史相对较晚,大约在17世纪开始出现。法国被认为是西方现代餐馆的发源地,那里的餐馆起初是为贵族和富商服务的。
3. "餐馆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餐馆和餐饮文化也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使得全球的餐馆文化丰富多彩。
4. "现代餐饮业的变革":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餐饮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传统的家庭烹饪到快餐业的兴起,再到健康饮食和特色餐厅的流行。
通过阅读《下馆子》,我们可以了解到餐馆是如何从一个简单的饮食场所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它在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关内容:

《下馆子:一部餐馆全球史》

【美】凯蒂·罗森 埃利奥特·肖尔著

张超斌译

好·奇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出版

人们为什么要“下馆子”?世界上第一批餐馆诞生在哪里?餐饮业的发展为何与汽车息息相关?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2020年代,从中国到巴黎,从厨房到餐桌,小到一份菜单的制定,大到时代的发展,“餐馆史”从来都不单是美食的故事。餐馆本身就是映照社会历史变迁的“镜子”。技术进步与社会变革掀起了一次次舌尖上的革命,每座餐馆都是一个时代敏感而精确的回声。这是一本关乎文化、社会、技术、政治、美学、经济的餐馆发展史。两位历史学家旁征博引,纵观古今,多角度呈现了我们熟悉却不曾真正了解的餐馆。

关于餐馆的起源请点击视频观看↓↓↓

外出就餐:漫长的餐馆史

外出就餐是一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活动,有人认为人类从一开始就有这种行为,而且餐馆一定是人类文化中非常古老的一部分。因此,餐馆的历史也是文化、社会、技术、政治、美学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历史。

在西方,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去外面吃饭。一家人聚在家里做一顿丰盛的大餐,成为一种庆祝家庭生活的特殊场合。如今,人们在家里吃的食物要么是从餐馆直接送到家门口的外卖,要么是在超市里购买包装好或是已经加工过,只需打开微波炉加热就能吃的食品。从许多方面来看,在家吃饭如今已成为外出就餐的延伸,而不是相反。

研究日常生活的历史学家喜欢寻找起源和最早案例:人们喜欢了解那些似乎一直存在的事物是从何而起的、又是如何演变成人类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吃的技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大约250万年前,早期古人类形成了切割和粉碎食物的习惯,以便更容易吞咽和消化食物。这些习惯意味着更少的咀嚼,使人类能够进化出更小的下颌和更能发出清晰声音的嘴唇,从而允许人类说话并更好地保持平衡。在30万到3万年前之间,人类开始烹饪,农业迅速发展。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习惯于携带食物上路或工作,而从小贩那里购买加工好的食物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餐馆似乎是一个出现相对较晚的现象,在餐馆就餐的所有要素都是后来被发明出来的。在西方世界,当欧洲人开始在政治上摆脱对世袭贵族的依赖,餐馆的要素才开始显露出苗头;但这并不能说明餐馆是民主的产物。餐馆在欧洲的兴起一定是与18世纪中叶的世界巨变紧密相连的——这场政治和社会的巨变消灭了君主政体,改变了历法。但我们会在下一章探讨现代西餐馆在巴黎的诞生,因为餐馆并不是在那里诞生的,而是始于12世纪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也正经历着结构的变化和城市人口的激增。

《文会图》(约1100-1125 年,宋徽宗,水墨绢本)

外出就餐一直受到社会规范和经济的双重约束。在这一章里,我们会探讨全球各地的经济发展催生了餐馆的诞生,即一种旨在为远离家乡的人们提供饱腹之物的文化机构。

在古代,人们每天都会和固定的一群人一起吃饭;但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也会扩大这种小群体。而改变人们用餐行为(与陌生人共餐、在公共场合用餐)的场合则包括:出行(工作、宗教、战争、贸易)、谈判(商务、外交)和庆祝活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享食物和水,这是有历史可考的最古老的社会特征之一。虽然餐馆的概念经过较长时间才形成,但特殊场合下的特殊食物,都被改变成为餐馆文化的一部分。这些变化实际上是行为变化的开始,而行为的改变最终会演变成:等待就座,与侍者交谈,看菜单,吃表面上煮好的食物;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你和你的同伴在一个允许私人群体存在的公共或半公共场合下用餐。

稍后我们会讲到外出就餐的食物和场合,不过首先要从外出就餐起源的实质性证据讲起,那就是劳动者。在铜器时代(又称青铜时代,约公元前3300年),人类开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大规模生产陶器。这些陶器最初用于分配口粮,它们甚至被刻上楔形文字,后来被修正为表示“吃”的文字。这些盛着食物的陶碗,被作为人们每天工作的回报,这种形式更像是军队或学校的自助餐馆,而不是集市或小酒馆。

赤陶柱状双耳喷口杯(用于混合酒和水的碗),约公元前550年

这些工人会在家之外的地方一起吃饭,但能否将其视为“外出就餐”尚不可知(因为有关吃什么、和谁吃、在哪里吃、什么时候吃,所有这些都不能自主选择,似乎与我们阐述的21世纪的“外出就餐”相去甚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碗换成了餐盘,这些工具变得更加华美,大小各异,得以反映出社会地位的差异。在某些程度上,最早期的碗要比数千年后的精美器皿更具有餐具功能。与此同时,在公共场合就餐也发生了变化。在某些地方,即使是一大堆简简单单的碗,也能表明人们在举行仪式或一起就餐。这些集体就餐的习惯更接近于我们所说的“外出就餐”。

作者:【美】凯蒂·罗森 埃利奥特·肖尔

编辑:袁琭璐

发布于 2025-07-19 06:44
收藏
1
上一篇:民以食为天,古代酒楼风华录——揭秘各朝代下馆子习俗 下一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探寻古代驿站传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