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保华乡,豌豆尖串珠成链,助力群众共踏致富之路

九寨沟县保华乡,豌豆尖串珠成链,助力群众共踏致富之路"/

九寨沟县保华乡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乡镇。近年来,保华乡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豌豆尖产业,形成了以豌豆尖为核心的产业链,不仅丰富了当地产业结构,也为群众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
一、豌豆尖产业发展现状
1. 豌豆尖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保华乡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推广豌豆尖种植技术,使得豌豆尖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 豌豆尖产品种类丰富。保华乡豌豆尖产业涵盖了豌豆尖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以鲜豌豆尖、速冻豌豆尖、豌豆尖干等为主的产品体系。
3. 豌豆尖产业链逐步完善。保华乡积极引进企业,发展豌豆尖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豌豆尖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1. 增加农民收入。豌豆尖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民通过种植、销售豌豆尖获得稳定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2. 促进就业。豌豆尖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3. 优化产业结构。豌豆尖产业的发展,使得保华乡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
4.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豌豆尖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发展

相关内容: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 (朱彦东)夏日的九寨沟县保华乡三合村,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坳里,豌豆尖正舒展着嫩绿的芽尖,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将新鲜豆尖采摘入筐。这一把把翠绿的豌豆尖,不仅端上了成都乃至全国各地的餐桌,更在保华乡的乡村振兴蓝图上,串起了一条“产业兴、集体富、村民乐”的多元发展之路。

小豌豆撬动大市场,激活产业协同力

保华乡三合村曾面临资源分散、效益低下的困境。乡党委政府创新“小租赁”模式,将300余亩分散的大棚与露地集中整合,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发展高品质豌豆尖种植。在“支部+企业+农户”的联动模式下,200余亩豌豆尖实现规模化种植,亩产达千斤,凭借鲜嫩品质成了成都市场的“香饽饽”,并通过成都枢纽销往全国,常年供不应求。

高品质豌豆尖种植基地。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供图

“现在正在采摘豌豆尖,一天能采摘1000多斤,主要销售到沿海城市,目前价格是六块钱一斤。”九寨沟县康越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军投资种植的豌豆尖并非孤军奋战。依托这一核心产业,当地同步规划中药材种植,形成“蔬菜+药材”的轮作体系,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降低了单一作物的市场风险。“这片土地原来是荒地,去年和今年我们租给引进的老板,土地租金大概有六七万,还带动了全村老百姓,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村民和在家妇女务工,今年人工工资要达到30至40万。”三合村支部书记张树林说。

小租赁带动大增收,凝聚集体向心力

“这离家近,不用外出就能务工,地也租给老板了。”三合村村民杨巧凤算起了明白账。大棚租赁让村集体每年有了稳定收入,更让村民暖心的是,每天参与豌豆尖采摘、分拣的农户,能获得稳定工资,实现“家门口”就业。

豌豆尖产业的发展,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保华乡乡村振兴的层层涟漪。为保障产业持续发力,乡党委政府联动县供销社,为农户发放优质化肥,通过微信群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既服务了豌豆尖种植,也惠及了水果、药材等其他产业,190余户群众从中受益。

如今的三合村,闲置土地变成“聚宝盆”,闲散劳动力变身“产业工人”。村民们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不仅腰包鼓了,村里的矛盾少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乡村振兴从抽象概念变成了群众心中的美好生活图景。

从“一尖鲜”到“多元兴”,拓宽振兴路径

“我们不止有豌豆尖。”从一把嫩绿的豌豆尖出发,保华乡正将“小作物”的能量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我们积极探索林下种植,试点种植了贝贝南瓜、板蓝根等,中药材种植蓬勃发展,目前面积达约500余亩,这些产业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保华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朱美霖说。

村民采摘豌豆尖。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供图

今年以来,保华乡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引进并发放矮化水果果苗超过15000株,其中甜樱桃10000余株、苹果5200余株,累计改造提升老果园190余亩,为果业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全乡李子种植已形成规模优势,总面积超过1500余亩,年产量稳定在30万斤左右。

从单一种植到“蔬菜+药材+水果”的协同发展,豌豆尖就像一颗“绿种子”,激活了保华乡的产业生态,让山地资源在多元种植中释放出更大价值。在保华乡的田野间,豌豆尖的清香里,正飘溢着产业多元发展的希望,绘就着一幅集体增收、村民幸福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完)

发布于 2025-07-17 23:30
收藏
1
上一篇:听·文化南京,探寻南京话中的蔬菜名称——豌豆头与马兰头的故事 下一篇:破解豌豆多样性状背后的“基因密码”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