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化南京,探寻南京话中的蔬菜名称——豌豆头与马兰头的故事

听·文化南京,探寻南京话中的蔬菜名称——豌豆头与马兰头的故事"/

南京话,作为吴语的一种,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它的词汇中也不乏与当地饮食习惯紧密相关的词汇。在南京,蔬菜的名称常常与南京话有着不解之缘,其中“豌豆头”和“马兰头”便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 豌豆头
“豌豆头”在南京话中被称为“豆芽头”,这种称呼体现了南京人对食物的细致观察和亲切的口语表达。豌豆头,顾名思义,就是豌豆的嫩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春季常见的时令蔬菜。在南京,豌豆头常用来做汤或者炒菜,口感脆嫩,非常受欢迎。
在南京话中,“豆芽头”不仅仅是一个蔬菜名称,它还蕴含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人们便开始期待“豆芽头”这种新鲜蔬菜的出现。
### 马兰头
“马兰头”在南京话中称为“马兰菜”,这个名字来源于植物的名字。马兰头是一种野生植物,其嫩叶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南京,马兰头常用来做汤或者凉拌,是夏季餐桌上的常见菜肴。
“马兰菜”这个名字体现了南京人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植物特性的熟悉。在南京话中,这种称呼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 总结
南京话中的蔬菜名称,如“豆芽头”和“马

相关内容:

【来源:龙虎网】

“旱八鲜”

豌豆头

豌豆头,正名应该是豌豆叶,南京人称作“豌豆头”,老一辈人则多称作“安豆头”,可能是把“豌”字念白了成了“安”,现在有不少人说“豌豆叶”了,不过“叶”读成儿化音“yer”,声调为入声。

豌豆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汉代以前即传入中国,东汉时期已有关于种植豌豆的记载,古代种豌豆都是以干豌豆或鲜豌豆为食,大约到清代才开始以豌豆的幼苗或嫩茎叶作为蔬菜食用,称作豌豆头或豌豆叶。《冶城蔬谱》称豌豆叶“肥嫩尤甚,味微甜,别有风韵,荤素酒肆,皆备此品,以佐杯勺”。豌豆头以人工栽培为主,野生豌豆头已很少见,南京人过年炒“什锦菜”,豌豆头是必选品种之一

马兰头

马兰头,即马兰,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芽可供食用,南京人称之为“马兰头”。

马兰原产于亚洲东部和南部,早在西汉时期已有著录,唐代医书列为药草,明代《野菜谱》列为野菜,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和笋拌食。”马兰头焯水去除苦味后有特殊的清香,可凉拌、炒食,亦可烧汤、作馅,是南京早春佳蔬之一。旧时以野生为主,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现在市场上供应的马兰头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其味较野生者为淡。

——内容选自《南京史志》2023年第一期

作者:杨隆鑫

内容来源: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龙虎网

音频制作:龙虎网

编辑:王婉

校对:朱丽敏

责编:林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布于 2025-07-17 23:30
收藏
1
上一篇:重庆妹儿巧用鹰嘴豆创新“豌杂面”,为欧洲餐桌增添豌豆新体验 下一篇:九寨沟县保华乡,豌豆尖串珠成链,助力群众共踏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