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历九月初五到了,老人说:“九五忍,三戌会”,啥意思?有啥说法?
“机缘人生天地间,有缘神奇偶然见。诸事冥冥有天意,成败得失都是缘。读史睹事想不透,早知一点是神仙”。大家好!我是鱼重,每天与您一起分享那些藏在时光里的传统文化!
“秋菊应霜序,春藤碍日辉”。农历九月,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
《礼记.月令》中说:“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此月,秋高气爽,菊花开放,到处都呈现出一派金灿灿的景色,因此,又有着“金色九月”的别称。

不过,据村里的老人们讲,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五乃是“九五忍,三戌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又有哪些个说法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今年“农历九月初五”的那些事!
九五忍
“九五”,是古代帝王的专属别称。在传统文化中,“十”有着圆满、十全十美的寓意。
但古人认为凡事都应该有一个分寸感,过分的完美,只会让这件事开始走下坡路。
于是相对于“十”而言,人们则要更喜欢“九”一些。因为“九”这个数字恰好是在永远的上升趋势之中,又没有达到极致,是“永恒之极”。
同时“九”又为阳,至大之数。是而,为历代帝王所看中,被历代皇帝所尊崇。
“五”,在去掉“十”以后,剩下的九个数字中居于中位,有着统治四方,平衡前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帝王身穿九龙袍,自称“九五之尊”。久而久之,“九五”这个数字被赋予了更多的皇家内涵,成了权力的象征。

而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五,不单单是普普通通的九月初五而已,还是天文中的“五黄入中”日,民俗中的“忍日”。
按古书中的说法,“天有九星,地有九宫,人有九合”,岁月向前、四季轮转,人也要跟着调整自己。
天上的九星分别是:一白贪狼、二黑巨门、三碧禄存、四绿文曲、五黄廉贞、六白武曲、七赤破军、八白左辅和九紫右弼,九星按位运行,轮流入中。

农历每个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天,正是“五黄入中”之时。
古人认为,“五黄星”为不吉之星,称其为“五黄煞”,认为它天生带着不好的意味,而“入中”又是“龙登九五”尊贵的象征。
于是,人们就把“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天叫做“忍日”,尽量待在家里不出门,以避其锋芒。民间更是有“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也不担”的说法。
三戌会
“戌”,指的就是戌月。戌月是从寒露节气开始到立冬节气前一天结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月,也是秋冬交替之时。

古人云:“五行生于土,入于土,土生万物,万物之库”。也就是说,春夏之交的辰月,夏秋之交的未月,秋冬之交的戌月,冬春之交的丑月。五行都属土,既是五行初生之地,也是五行结束之处。
简而言之,就是戌月为火库,是火气入库结束和消失的地方。
九月建戌,戌月的戌日就是火气开始入库,消失之时。

今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换算成古人的干支纪日法就是壬戌月庚戌日,在加上当天的丙戌时,也就是“三戌相会”,火气入库。
也就是说,从农历九月初五这天开始,尤其时当天的丙戌时(19:00~20:59)之后,气温会加快开始下降,天气开始由凉转寒。
然,秋季属金,冬季属水,秋之金气为凉,冬之水气为寒,从秋凉到冬寒,易生风雨。九月初五这天,天若是无雨的话,则易生大风,尤其是午时之后。
小结
“九月金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勘烹蟹正肥”。

农历九月初五到了,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呢?欢迎评论留言分享!
看到这,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知识又增加了一点儿呢?不妨,给小编点个赞,留言鼓励一下吧!
(本文为首发,72小时内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