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吃中的“扛把子”,会理小吃的饵块魅力

民间小吃中的“扛把子”,会理小吃的饵块魅力"/

会理饵块,作为四川省会理市的一种传统民间小吃,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扛把子”。饵块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制作工艺
1. "选材":选用优质糯米,颗粒饱满,无杂质。 2. "浸泡":将糯米浸泡在清水中,通常需要12小时以上,使糯米充分吸水膨胀。 3. "磨浆":将浸泡好的糯米磨成细腻的浆。 4. "蒸煮":将磨好的糯米浆倒入蒸笼中,用大火蒸煮,直到糯米浆凝固成块状。 5. "切块":将蒸熟的糯米块取出,待其冷却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 6. "调味":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种调料,如花生、芝麻、白糖等。
### 食用方法
1. "干吃":直接将饵块切块,搭配各种调料食用。 2. "炒食":将饵块与蔬菜、肉类等炒制,口感丰富。 3. "煮食":将饵块与汤料一起煮,如酸辣汤、排骨汤等。
### 文化内涵
饵块作为会理的一种特色小吃,不仅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相传,饵块起源于唐代,当时会理地区盛

相关内容:

饵块,会理小吃的“扛把子”

古城会理,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大量外地移民涌入,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方式,川滇结合的会理食俗吸纳了各地特色。

历史上会理从唐天宝年间一直到明初,曾经隶属于当时的大理国和南诏政权,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深受云南影响。饵块,“块”的发音与“快”相同,为云南贵州特有,“云南十八怪”中就提到“粑粑叫饵块”,自明朝传入会理。饵块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

会理饵块,色白细滑,劲韧香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如烧、煮、炒、烫、卤、炸饵块各具特色,尤以鸡火丝饵块最负盛名。居家常以腊肉、火腿、酸菜等为佐料煮食饵块丝,老年人还会用红糖煮食,做法与红糖糍粑相同。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饵块的各种风味都是美味。冬天去上学,喜欢买街边小摊用炭火烤的饵块,那时候用来烤的饵块是圆形的,像粑粑,薄薄的一大片,和现在云南的饵块一个模样。涂以油煎豆瓣,暖和香软。或者是买一碗稀豆粉,把烤熟的饵块掰成小块,与油酥酥的散子泡在稀豆粉里同食,软的劲道、酥的脆香。吃得周身暖了,背着书包跑向学校。我上初中时,会理不再制作专门用来烤的圆形饵块,统一为长方形,一个饵块有1-2斤重,压得很紧实,切开需要力气。

县城生活节奏变快了,早晨没有人卖烤饵块,人们都没有功夫去等待小火烘烤的饵块。想吃烤饵块了,行,夜晚的十字街口,那个脸上浮着尘灰的中年妇女,轻轻摇着一把火扇,暖了无数人关于烤饵块的记忆,她卖的烤饵块味道特别好,因为火盆旁那一大盅秘制豆瓣酱,任你涂抹,新鲜的辣椒和生姜味,的确与众不同。豪华版的吃法,烤好的饵块里夹上两串烤得滋嗞冒油的羊油花,吃起来满口油香。后来,她老了,十字路口再也寻不着卖烤饵块的小摊了。

北大街益民食堂的汆肉饵块,比小吃店的好吃。饵块丝、白菜丝在清水里烫熟,舀一勺猪筒骨熬的汤,雪白的饵块丝和碧绿的白菜丝在浓厚的汤里舒展开来,再铺一层猪肉丝,撒上葱花、加一小勺辣椒油,红红绿绿的一大碗,好看又好吃。如今县城内没有汆肉饵块卖了,只有在距县城28公里的益门镇还有一家小店在卖。闻名遐迩的会理鸡火丝饵块,在近些年异军突起、发扬光大,走出了会理,走近更多人的视线。

鸡火丝饵块与汆肉饵块做法相似,不过更精细了,汤底是用火腿骨、猪筒骨慢慢熬制,鸡肉丝、火腿丝替代了猪肉丝。远方的游子们想家了,思念里必然有一碗浓香的鸡火丝饵块。

炒饵块,又是一个川滇结合的典范。昆明人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火腿片、酸腌菜末、大葱、韭菜、豌豆尖炒制,浇上甜、咸酱油,拌以少许油辣椒。会理人则是把饵块丝、火腿丝、猪肉丝、白菜丝下油锅,迅速翻炒,简单的调料,自然本味,晶莹剔透的一盘,既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下饭菜,我们三姐妹爱吃,妈妈就爱做,年三十的年夜饭,这是少不了的菜肴。

小饵块,现在已经消失了。先把饵块揉制成小圆筒型,染上红色、绿色,切成极薄的圆片,放太阳下晒干后装袋存放,轻轻巧巧的一袋,方便携带,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地的亲友。吃的时候,下油锅里炸,油温不能高,这些透明的小圆片在油里翻腾几下,膨胀,卷成了一朵朵的云,马上捞出,撒盐、花椒面。妈妈炸小饵块时,我一定会守在旁边,出锅的“云彩”会飘进我的小手里,一阵脆响,云彩下肚。后来,虾片出现了,小饵块慢慢消失了。

卤饵块,做法很简单,用卤水把饵块片煮熟,但是味道一点不逊色。在我上初中时,好朋友的妈妈卤饵块的手艺一流。星期天相约在学校做作业,好朋友就会带来她妈妈做的卤饵块,我们的午餐就是它了。浸透了卤汁的饵块,撒上糊辣椒面、香豆面,教室里卤味飘香,做作业也变得有吸引力了。好些年过去,我当妈妈了,如法炮制,卤煮饵块,儿子很喜欢吃。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

到了今天,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提高了,会理饵块朝营养健康发展,原材料不再仅仅用大米,还用玉米、苦荞等天然食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会理饵块不仅是食品,也是旅游商品,商家把饵块真空包装,保质期长达一个月。饵块走出了会理古城,走向了更多人的餐桌。

聪明、勤劳的会理人,把饵块的制作和烹饪发扬到了极致,食之,津津有味;谈之,津津乐道。作为一个会理人,我是自豪的。

作者 / 戴耕泓

素材来源 | 会理视点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祝贺!会理获两项“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端午佳节,凉山各县市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最美六月,等了一年的“端午花”,终于可以去看了!

重磅!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发布,凉山榜上有名!

放假安排 | 下半年放假安排来了!凉山人多休10多天

燃情火把 | 西昌积极开展火把节筹备工作,今年三地同时点亮火把!

魅力德昌 | 走进德昌乐跃沟,来场放松心灵的露营之旅吧!

探寻之旅 | 凉山必去的中短途徒步线路之一:喜德九海!周末就走起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微信公众号

五彩凉山APP

发布于 2025-07-15 21:42
收藏
1
上一篇:昆明街头美食,粑粑变饵块,独特风味不奇怪 下一篇:云南特色小吃,饵块的详细制作工艺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