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探寻端午节的起源之谜与传承习俗

【网络中国节·端午】探寻端午节的起源之谜与传承习俗"/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对龙图腾的崇拜。以下是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 端午节的由来:
1. "纪念屈原说":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对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因遭受排挤而投汨罗江自尽,相传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后人为了纪念他,便设立了端午节。
2. "夏至说":有的学者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古人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因此将其与纪念屈原相结合。
3. "龙的崇拜说":端午节也与古代对龙的崇拜有关。在古代,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端午节期间举行龙舟比赛等活动,是为了祈求龙神保佑。
### 端午节的习俗:
1.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苇叶中,蒸熟而成。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粽子口味,如咸肉粽、豆沙粽、枣粽等。
2. "赛龙舟":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各地纷纷举行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赛龙舟起源于古代祭祀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竞技活动。
3

相关内容: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气习俗

挂艾草、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它们被认为有驱邪辟恶的功效,可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和平安。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系五彩绳、佩香囊

五色线主要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这五种颜色被称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一天戴上,可以保平安。后来,系五彩绳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挂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六、吃咸鸭蛋

端午节吃咸鸭蛋是一大习俗,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炎夏日来临,动植物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有利保持身体健康。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各式各样,还有打马球、斗草、画额、放纸鸢、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细节上的一些小小差异。

端午小常识

发布于 2025-07-14 19:13
收藏
1
上一篇: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探寻与经典诗词赏析 下一篇:这些端午节的别名,你了解多少?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