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雪覆西安,钟楼巍峨、宝庆寺塔矗立,街头巷尾形形色色尽收眼底

1947年雪覆西安,钟楼巍峨、宝庆寺塔矗立,街头巷尾形形色色尽收眼底"/

1947年的陕西西安,雪中的街道、钟楼、宝庆寺塔和形形色色的市民生活,构成了一幅充满历史气息的画面。
雪中的街道显得格外宁静,两旁的房屋被厚厚的雪覆盖,树枝上也挂满了晶莹的雪花。在这样的环境下,行人们穿着厚实的棉衣,踩着咯吱咯吱的雪地,步履匆匆。他们或是赶往集市,或是前往工作的地方,或是与家人朋友相聚。
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的身影在雪中显得更加庄重。钟楼高耸入云,楼顶的宝葫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当钟声响起,整个西安城都沉浸在庄严的氛围中。
宝庆寺塔位于钟楼附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在雪的映衬下,宝庆寺塔显得更加古朴典雅。塔身呈八角形,每面都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莲花图案。宝庆寺塔不仅是西安的宗教圣地,也是游客们必去的地方。
在雪中的西安,形形色色的市民生活也显得格外生动。老人们围坐在街头巷尾,聊天、下棋、打牌,享受着冬日暖阳;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商贩们摆摊设点,叫卖声此起彼伏,为这个雪中的古城增添了一抹热闹的色彩。

相关内容:


有一组老照片拍摄于1947年的西安。在这一年的8月1日,西安刚被提升为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市,其行政级别与南京、上海、北平(今北京)等城市相同。这一决策虽让西安在行政方面获得了更高地位和更多资源,然而对普通民众而言,并未产生什么变化。

1947年12月,西安正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街头行人寥寥,远处,一座木牌楼在雪中静静伫立。

一个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有着女孩模样的男孩子,站在街心位置。他身着棉大衣,头戴带有帽徽的棉帽,脚蹬一双桐油棉鞋。

主街道上行人较为密集,由于道路湿滑行走艰难,许多人力车在街道间往来穿梭。街道中心位置,矗立着一排高大的电线杆。

在西安南门内周边,能看到一番景象。路旁矗立着宝庆寺塔,它建于唐文宗太和开成年间,呈七层六角之态。该塔也被叫做花塔,缘由是塔体之上有众多浮雕。

天晴雪化,大街又重现昔日的喧嚣。此图展示的是钟楼前的街道,街道两旁行人来来往往,道路中央则是人力车与自行车的通行区域。

街边一家商铺的前面,有个流动的小贩,他手中拿着一个架子,上面挂着诸如耳帽、棉袜、鞋垫之类的物品。在小贩的身旁,有个小孩坐在书摊前照看,正全神贯注地看书。

在西安的街头早市,热闹非凡,人群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个小吃摊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有几个人正坐在小板凳上享用早餐,而对面则站着几个身着学生服饰的男孩。

一位母亲身旁站着个戴着虎头帽的小孩。小孩靠在母亲身边,正嚼着甘蔗,这时母亲察觉到有人在拍照,便把头上的头巾裹得更严实了。

笸箩被放置在独轮车上,其中装着大饼与馒头。独轮车在国内各地都能瞧见,不过其造型存在差异。例如,上海的独轮车有着很大的轮子,车体较为宽阔,利于装载更多货物。四川的鸡公车,轮子又低又小且数量多,便于搭载乘客。而西安的独轮车车体狭窄,造型精致小巧,也别有一番特色。

有个小贩守着他的布摊,从布的花色能看出,这些都是农家织的土布,用手一摸,又厚又糙。这些布都是小贩从各个农家收购来的,他在这儿把布卖掉,从中赚点差价。

在另一个卖布的摊位前,有几个裹着小脚、戴着头巾的妇女正站在一块铺开的布周围,对其品头论足。这些妇女都是从城外赶来集市的。

一位留着白胡子的老爷子坐在临街的家门前晒着太阳,当镜头对准他时,他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意。在他身后,那面布满痕迹的墙壁,恰似他脸上的皱纹,诉说着西安古城的往昔故事。

在节日期间,西安的街道上有高跷演员在表演,他们所扮的角色是神话传说里的白娘子与许仙。在他们身后的石桥之上,伫立着许多观看热闹的百姓。

发布于 2025-07-12 14:43
收藏
1
上一篇:古城西安,穿越古今,感受亦古亦今的人间烟火气 下一篇:探寻西安,揭秘这座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