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天梯摄影指导揭秘,镜头下的西藏壮美画卷

喜马拉雅天梯摄影指导揭秘,镜头下的西藏壮美画卷"/

《喜马拉雅天梯》是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由著名导演张同道执导。在摄影指导的眼中,西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美丽与神圣的象征。以下是从摄影指导角度对西藏的一些看法:
1. 美丽的自然风光:西藏拥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摄影指导在拍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西藏高原的广袤、雄伟和神秘。从雪山冰川到草原湖泊,从寺庙古堡到村落田园,每一处风景都让人陶醉。
2. 独特的宗教文化:西藏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宗教文化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摄影指导在拍摄过程中,注重展现寺庙、佛像、经幡等宗教元素,以及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让观众深入了解西藏的宗教文化。
3. 丰富的民俗风情:西藏民俗风情独特,包括服饰、饮食、节日、婚丧嫁娶等。摄影指导在拍摄过程中,捕捉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场景,如藏族人民的舞蹈、赛马、摔跤等,展现了西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4. 民族团结和谐: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摄影指导在拍摄过程中,展现了藏族、汉族、回族等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传递出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美好

相关内容:

由梁君建、萧寒联合执导的剧集版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最近登上了电视荧屏。相比一年半前公映的电影版,剧集中除了展现了雪山上瑰丽壮阔的风景,故事也有了更充分的铺陈,“人”成为了片中更核心的组成部分。我们与该片的藏族摄影指导扎西旺加,聊了聊他眼中的西藏。

《喜马拉雅天梯》电视版海报

电视版剧照。波澜壮阔的喜马拉雅山

澎湃新闻:作为《喜马拉雅天梯》的摄影指导,同时也是一名藏族人,你希望在片子中展现一个怎样的西藏?

扎西旺加:许多人对西藏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蓝天白天、风光无限好,是一种明信片式的东西。我更希望能讲讲关于西藏人当下的故事。《喜马拉雅天梯》是一部讲述藏族孩子在登山学校以后成为高山向导的故事。这样的经历在西藏的传统中其实不可想象,因为对藏民来说,山是神圣而不可攀登的,需要敬畏的。然而现在这些藏族孩子成了最棒的高山向导,如果没有接受训练,他们可能如同祖祖辈辈一样在高原上放着牦牛。这些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十分微妙而引人深思的。这次我们剪出的这部5集纪录片比电影版中对人的故事有了更多的扩展,希望人们能看到更多登山背后的东西,能带来一些思考。

天梯的名称源自高山向导们为登山者在雪山间架起帮助攀登的银色梯子,图为岩壁上的梯子涂鸦

澎湃新闻:这种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也是现在许多西藏主题的影视作品所探讨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扎西旺加:我觉得这两者可以共存。在西藏,许多传统是以仪式的形式存在的,比如过去的春耕,人们会做一场仪式——在藏历上 选定开耕的日子,请喇嘛在将要播种的田地上诵经祈祷,农民们煨桑起舞,然后再亲力亲为地去犁地、播种。现在藏族人仍然保留了 这些传统的仪式,只是随后采用了机器耕种。牧民也是一样,从前他们骑在马身上在草场上放牧,现在他们改骑摩托车了。但你能说他们背离了传统么?我以前拍过一个片子叫《拉萨的韵律》,开头是这样说的,拉萨的清晨,钟声和法号同时响起,孩子们的朗读声和喇嘛的诵经声彼此交杂,赶着上班的车流人流与去寺庙上香的信徒们并作一处……

大量镜头在高海拔地区取景

澎湃新闻:影片中有许多在高海拔地区拍摄的镜头,在拍摄时应该困难不小吧?

扎西旺加:是的,高海拔拍摄非常艰难,我们一共有7名摄影师,包括临时用了3个月培训的2名藏族摄影师,海拔7000米以上的镜头几乎全部是由后者完成的。不过有一名叫张华的汉族专业摄影师非常厉害,爬到了海拔7028米,登顶前指挥部的那些镜头都是他拍摄的,除此之外他还贡献了许多绝美的高山镜头。另外我们的航拍摄影师郭伟松也十分了得,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极度缺氧的环境下完成了航拍。

拍摄西藏主题的纪录片对摄影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能适应高海拔,还要懂民俗、会语言,当然专业的技术更是基础中的基础。遗憾的是,现在专业的藏族高山摄影师太少了,藏区也缺乏系统教授摄影摄像技术的学校,不然这个片子会更棒。

澎湃新闻:《喜马拉雅天梯》的主题是高山向导,你个人最喜欢的一个关于登山向导的故事是什么?

扎西旺加:我印象最深的故事不是《喜马拉雅天梯》中的,而是我曾经采访过的一名藏族女性登山家,潘多。她在1975年5月27日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她曾经跟我讲起过自己的登山设备,譬如军用大衣、大头皮鞋等,都是些沉重笨拙又简陋的设备,然而她就这样爬上了珠峰。那时的珠峰雪线也比现在低得多,攀登更不容易。

澎湃新闻:现在到西藏旅游的甚至商业登山的人越来越多,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扎西旺加:我觉得商业登山对西藏来说是有利有弊的,有人说它造成了珠峰环境的污染,但不可否认的是,商业登山也解决了许多西藏当地的就业问题。对于旅行者来说,我建议到西藏旅行还是以看为主,不要随意参与到当地人的民俗活动中,尊重当地习惯,注意保护环境。

扎西旺加在珠峰脚下。 扎西旺加 供图

人物介绍

扎西旺加,藏族人,1983年开始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作品包括《祝福西藏》、《西藏一年》、《大三峡》、《西藏五十年》、《极地跨越》、《走进非洲》、《郑和下西洋》、《青藏铁路》、《世纪大典》、《布达拉宫》等。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发布于 2025-07-12 15:17
收藏
1
上一篇:显卡选购避坑攻略,解析各品牌旗舰、丐版、中端型号,让你一眼看懂选购之道 下一篇:“二重天梯”形态现冒泡迹象,预测后市即将迎来一波主升浪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