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穿越古今,感受亦古亦今的人间烟火气

古城西安,穿越古今,感受亦古亦今的人间烟火气"/

古城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被誉为“十三朝古都”。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亦古亦今的人间烟火气,以下是一些体现这一特点的方面:
1. "历史遗迹":西安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这些遗迹见证了古城悠久的历史。
2. "美食文化":西安的美食享誉全国,如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冰峰等,这些传统美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体现了古今交融的饮食文化。
3. "民俗风情":古城内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这些民俗风情既保留了古风古韵,又与时俱进。
4. "现代都市风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安也成为了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大厦、商业广场、现代交通等现代元素与古城风貌相互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5. "文化盛会":西安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盛会,如古城墙国际马拉松、西安曲江国际旅游节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与。
6. "人文景观":古城内的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如钟鼓楼、碑林、大慈恩寺等,这些景点既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总之,古城西安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感受

相关内容:

西安在重庆人眼里,似乎穿越不分童叟,古城文化底蕴有多厚重,倘佯任一街巷,都有沉甸之感。

我曾经到西安旅游,像只菜鸟,啥都按安排的来,结果可想而知,正如有人吐槽的那样:“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屙尿,到了就照相,一问啥都不知道。”

今年去西安旅游,我不跟团了,却有着和我的曾经相去甚远的感受。

我在钟楼附近的背街上,刚避开一辆鸣笛的三轮车,迎面就撞见个穿齐胸襦裙的姑娘,青绿色裙摆扫过青砖地,手里捏着半块甑糕,鬓角的珍珠步摇随着脚步轻晃…

还听她问旁边的小伙:“前头那家油茶麻花还排队不?”一口地道的西安话,带着点秦腔的调儿,让我一时分不清,这是游客穿了古装,还是当地人本就活在唐时的光景里。

大雁塔广场更不必说了。夕阳给唐僧像镀上金身的时候,穿圆领袍的小哥在人群中穿梭,兜售冰棍。

擦肩而过的仕女提着绣帕,鬓边插着压发饰物,光彩夺目,那背影特吸人眼球。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人盯女人盯到目不转晴,也不会脸红。

连续多日打卡景点,我注意到,连巡逻的保安,都穿着藏青色的古装,束腰的长袍一动就衣角卷风,威严得像是丞相府里的侍卫。

然而他手里的对讲机,偶尔“滋滋”响两声,让我惊觉我没有穿越,我还活在2025的人间烟火气里

我去回民街吃小吃吧,刚走到街口,就被个穿胡服的姑娘撞了胳膊。她扎着双环髻,耳坠上的铃铛叮当作响,手里攥着两串烤肉,笑着说“对不住”,转身就钻进人群。

她那身影混在青砖灰瓦的老铺间,倒像是从《捣练图》里走出来的,连脚步都带着画里的鲜活。

旁边卖甑糕的大爷,穿件藏蓝的短打,戴着瓜皮帽,慢悠悠地用木铲盛糕,见人就说“尝尝,还是当年宫里传出来的方子”,语气平常得很,仿佛这大唐的滋味,本就该天天吃进嘴里。

最妙不过是在城墙根下散步。暮色里,砖缝里的小草在风中晃,穿汉服的姑娘小伙们沿着墙根走,有的手里摇着团扇,有的背着行囊,说说笑笑间,像是刚从朱雀大街逛完回来的世家子弟。

连城墙下扫地的环卫工,都换了身浅灰色的粗布衣衫,扫帚扫过地面,“沙沙”声里,竟和远处传来的钟声合上了拍子。

我到了这些地方,总会恍惚。分不清迎面走来的是游客还是居民,也分不清自己是身处现代都市的西安,还是千年前的长安城。

我曾和穿古装的人搭讪过,原来唐宋时装,在西安有不小的产业规模,当地各个年龄段的人,有这种需求的,不在少数。

外地人呢,尤其是游客想过把瘾,每客花200元就可租套古装服饰,另赠画娤免费。

难怪在西安,古裝盛行。原来那不是人们在刻意扮演,倒像是这座城本来的尊容。

人们穿着唐装,走在路上,连风里都飘着唐时的气息——有胡饼的香,有脂粉的甜,还有历史浸出来的、沉甸甸的暖。

或许西安就是这样,不用刻意去寻古迹,因为走的每一步,都踩着大唐的脚印;不用特意去感受文化,因为迎面撞上的每一个人,都带着那时的魂。

这一趟旅游西安的自由行,让我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所特有的:亦古亦今的人间烟火气。

发布于 2025-07-12 14:42
收藏
1
上一篇:西安,我的家乡,千年古都的风华 下一篇:1947年雪覆西安,钟楼巍峨、宝庆寺塔矗立,街头巷尾形形色色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