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好好访谈,探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谷好好访谈,探寻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谷好好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关于幸福的哲学探讨。不同的文化、个人和哲学体系对“最大的幸福”有不同的定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认为最大的幸福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即仁者享受大自然的宁静,智者享受水的流动,体现了内心的平和与智慧。道家则认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是最大的幸福。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认为最大的幸福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和睦":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与家人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2. "身心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平衡,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 "事业成功":在职业上取得成就,实现个人价值。 4. "社会和谐":社会环境稳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5. "精神富足":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够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我提升。
最终,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独特的,最大的幸福也是因人而异的。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路径,并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相关内容:

三年多前,谷好好带领上昆演员们走进进才中学北校,教学生们学唱昆曲。转眼间,“我们的孩子已经能登台了,这是最大的幸福。”作为《名家戏堂——大家谈艺品味国粹》的一堂课,上海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近日在进才中学北校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为题分享昆曲之美。

从艺三十余年,谷好好清楚记得,自己刚从浙江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时,以为可以过上舒适安逸的校园生活,没想到戏校学习远比想象中艰苦,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跑步、练早功,接着继续练靶子功、毯子功。她以基本功举例,“压腿勾脚面,脚踝碰到额头60分,碰到鼻子80分,碰到下巴100分。那时我们正在长身体的年纪,吃完很快又饿了,睡不足,电量很快用完,昆曲变成困曲。”时隔多年回头看,谷好好对校园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她感恩每一位教过她的老师,“没有老师们精益求精、严格要求,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让我有机会坐在这里,与同学们分享昆曲艺术。”

戏校八年学艺,进入上海昆剧团,一步步站到舞台中央,谷好好认识到,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缺一不可,“舞台上,昆曲演员很难做到一个人独美,一定要红花、绿叶相互映衬。一个好的角儿在舞台上,需要有好的化妆师、好的老师,好的配角。昆曲是由内而外的美的表达,脖子、手、腰、腿如何动,都有规矩。演员生活中的美从哪儿来?从角色中来,从舞台上来,灵活将戏曲程式运用在现实中,我们连拍照摆姿势,也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谷好好坦言,刚进入上海昆剧团时正逢戏曲市场低谷期,“八年学戏结束,我们不怕受伤、不怕断胳膊断腿,就怕没有观众。那时候演戏没有人看,台下观众三五个,还有几个睡着了,说昆曲节奏慢,适合入眠。”

谷好好与同事们曾有过迷茫,是不是选错了行,“1998年,我们带着昆曲进大学,问学生们,谁看过昆曲,一个人也没有举手。演员们已经习惯了大家都不知道昆曲是什么。真没想到,戏曲发展机遇来得如此之快,势头如此之猛,现在上昆演《临川四梦》《长生殿》,常常是一票难求。”在谷好好看来,当下昆曲被更多人喜爱和接受,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受到欢迎,与经济发展、全民素养提升密不可分,“烦恼的时候,我们听昆曲可以解乏、解困、解气,所以它也可以是一种音乐疗法。”

谷好好不仅给学生上课,还带来折子戏片段,激起现场浓厚学习兴趣。上昆青年演员胡维露和张頲表演《牡丹亭·惊梦》,赵文英等表演《西游记·借扇》,谷好好一边指点演出诀窍,一边鼓励同学们,“睁大眼睛,如果有人愿意上来演孙,非常欢迎,今天我也带来了枪,待会儿耍两下,跟我学刀马旦。”

《名家戏堂——大家谈艺品味国粹》自2020年4月开始第一讲,目前已经14位戏曲名家走进浦东新区的校园,针对浦东新区的50所戏曲基地学校和非戏曲基地学校的教师和在校学生进行国粹艺术普及、教育与观摩。活动形式包括名家名师讲座、参观交流、手工体验国粹艺术课程。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强表示,未来将把更多优秀戏曲师资引进浦东校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浦东校园生根开花结果,齐心协力为浦东培养小戏迷做出贡献。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张熠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发布于 2025-07-10 07:57
收藏
1
上一篇:“五谷”并非仅五种植物,揭秘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之谜 下一篇:小吃大集合!一网打尽,看看你吃过多少经典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