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解码数字经济中的“价值摆渡者”称号之谜

稳定币,解码数字经济中的“价值摆渡者”称号之谜"/

稳定币被称为数字经济的“价值摆渡者”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价值稳定":稳定币通常与法定货币或一篮子资产挂钩,其价值相对稳定,不会像比特币等加密货币那样价格波动剧烈。这使得稳定币成为数字资产之间转移价值时理想的“摆渡者”。
2. "促进交易":在数字货币交易中,由于价格波动,交易双方可能会因为担心价格变动而犹豫不决。稳定币的出现降低了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交易更加流畅,促进了数字货币市场的活跃。
3. "跨境支付":稳定币可以简化跨境支付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和时间。由于其价值稳定,用户在跨境交易中无需担心汇率风险,从而提高了支付效率。
4. "资产兑换":在数字货币世界中,不同类型的加密货币之间进行兑换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稳定币可以作为兑换媒介,帮助用户快速、低成本地在不同加密资产之间转换。
5. "金融基础设施":稳定币在构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稳定币可以用于抵押贷款、发行数字债券等金融产品,为数字金融领域提供更多可能性。
6. "降低风险":在数字货币市场中,投资者可能会面临价格波动、监管风险等不确定性。稳定币作为一种价值稳定的资产,有助于降低这些风险。
总之,稳定币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价值摆渡者”的角色,为数字货币交易、跨境支付、资产

相关内容:

(章俊系中国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监管介入下的全球货币体系新变局

2025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 法案》,正式将美元稳定币纳入 “美元数字化” 体系。随后,中国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完成立法程序。中国香港稳定币实行发行人发牌制度,任何人如在业务过程中在中国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中国香港以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定稳定币,必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法案》与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使得稳定币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可能也是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布雷顿体系”开端,可能会与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和1971年尼克松冲击相提并论”。这一事件标志着加密货币从边缘小众领域迈向大众视野,从数字产品属性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属性进化。监管层面的正式认可,或预示其未来在全球支付、资产流通领域的爆发潜力。

稳定币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爆发的早期。

2020年初,所有稳定币总市值不足60亿美元,截至2021年末,稳定币总市值增长了近25倍至1520亿美元。据区块链数据机构OKG Research统计,2025年首季链上清算规模突破3.7万亿美元,年化交易量预计突破9.8万亿美元。OKG Research预计,乐观情况下,到2030年全球稳定币供应量达到3万亿美元,每月链上交易量可能达到9万亿美元,每年交易量可能超过100万亿美元。这类数字资产将超越传统电子支付系统,成为全球清算网络的底层资产,规模或成为全球第四大基础货币。

美国推进稳定币的战略考量:短期破局与长期谋势

该法案的落地既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也体现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短期看,稳定币可为美债市场引入新型资金池,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长远看,其通过强化美元在区块链生态的主导权、推动支付系统现代化,进一步巩固全球货币霸权。这种 “技术 + 规则” 的双重布局,凸显美国在 Web3.0 时代抢占金融话语权的意图。

法币稳定币的双重属性:加密技术与现实锚定的融合

作为链上金融的创新形态,法币稳定币以法定货币为抵押品、由私人机构发行,兼具加密货币的技术优势(如分布式记账效率、跨境结算便捷性)与法币信用的稳定性。这种 “数字原生 + 现实锚定” 的特质,使其在跨境贸易、资产数字化等场景中展现蓝海价值,成为连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

全球货币体系的区块链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现实货币体系中美元霸权仍难撼动,但区块链领域的规则重构为各国货币提供了 “换道竞争” 的可能。从以物易物到信用货币的演进史表明,稳定币推动的 “法定货币数字化” 或成为货币形态的新飞跃。尤其当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提上日程,不同抵押品、不同信用主体发行的稳定币将构建更复杂的金融生态,加速物理资产与数字资产的价值联通。

中国的应对逻辑:在规则重塑中把握战略机遇

中国香港已率先推出稳定币条例并启动试点,释放积极信号。对人民币而言,布局稳定币既是应对美元数字化压制的主动作为,也是全球化进程中链上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在传统货币格局下,区块链技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 “弯道超车” 的可能性 —— 通过稳定币拓展使用场景、嵌入全球支付网络,有望在百年变局中重塑国际货币竞争格局。

风险与发展的平衡:新兴事物的必经之路

需警惕的是,稳定币的技术漏洞(如智能合约风险)、抵押品管理(如锚定资产波动)及监管套利等风险不容忽视。但历史经验表明,金融创新往往伴随风险博弈,唯有在完善监管框架、强化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包容发展,才能推动稳定币从 “野蛮生长” 走向 “有序进化”,为全球金融体系注入创新活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布于 2025-07-10 02:29
收藏
1
上一篇:重新定义货币新纪元,一文深度解析稳定币的起源、发展及未来走向 下一篇:揭秘稳定币,京东、阿里巴巴香港布局,巨头竞逐稳定币市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