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是一种以特定资产(如法币、黄金)作为价值支撑的加密代币,旨在维持价格稳定,解决传统加密货币波动过大的问题。它与普通加密货币的最大区别在于“价值锚定”机制——比如你持有1枚美元稳定币,理论上背后有1美元的真实储备做担保,这使其成为加密世界中少有的“避风港”。截至2025年,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突破2500亿美元,其中99%锚定美元,USDT(1530亿美元)和USDC(610亿美元)占据主导。
一、稳定币的运作模式与分类

二、美国《GENIUS法案》:重塑美元霸权的新工具
2025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的法案》(GENIUS Act),核心内容包括:
1. 严格发行门槛:
发行人需持有100%流动性储备(美国国债、现金等),破产时用户享有优先偿付权。
禁止科技公司(如Meta)未经许可发行稳定币,防止巨头垄断金融基础设施。
2. 美元霸权延伸:
要求所有合规稳定币必须锚定美元,推动全球加密交易以美元结算。
稳定币储备需大量购买美债,渣打银行预测到2028年将消化1.6万亿美元国债发行量,变相为财政赤字融资。
3. 刑事重罚条款:
CEO/CFO若提交虚假储备报告,最高面临20年监禁+500万美元罚款。
该法案试图将Tether等离岸稳定币纳入监管,同时遏制数字人民币、欧元稳定币的国际化扩张。
三、香港稳定币监管:抢占人民币国际化先机
2025年5月21日,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条例》,要点包括:
● 牌照准入:
发行港元或面向香港用户的稳定币需向金管局(HKMA)申请牌照,最低注册资本2500万港元,无牌发行最高可判监禁7年。
● 100%储备隔离:
储备资产必须是高流动性优质资产(如现金、国债),并与发行人自有资产严格隔离。
● 沙盒试点推进:
首批3家沙盒参与者包括京东币链科技(测试跨境支付)、圆币科技(小米生态合作方),以及渣打银行+Animoca Brands财团。
京东的JD-HKD稳定币已进入沙盒第二阶段,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至SWIFT体系的十万分之一。
香港允许锚定多法币(含离岸人民币),试图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流通构建试验场。
四、企业布局:京东与蚂蚁的“稳定币竞速”

蚂蚁近期宣布将在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日生效后提交申请,市场预期刺激其关联公司云锋金融股价单日暴涨98%。
五、对普通人的影响:机遇与风险并存
1. 跨境支付:
○ 成本骤降:传统跨境汇款手续费约5-10%,稳定币可将成本压缩至近零,且实现秒级到账。
○ 场景落地:京东测试“香港-东南亚”跨境贸易结算,未来中小外贸企业可直接用稳定币收款。
2. 投资理财:
○ 高息收益:合规DeFi平台(如Ethena、marginfi)提供10%-20%稳定币年化收益,远超银行理财。
○ 空投红利:参与生息可积累积分兑换潜在空投(如ENA、STRK)。
3. 日常消费:
○ 香港计划推动稳定币在零售场景应用,未来可能用于电商支付(如京东港澳站)、公共交通。
4. 主要风险:
○ 脱锚风险:算法稳定币UST崩盘导致用户血本无归,法币抵押型也可能因挤兑暴跌(如2023年USDC因银行暴雷跌至0.88)。
○ 监管模糊:中美监管差异可能导致部分稳定币被迫下架(如美国禁令后交易所需撤除非合规币种)。
六、普通人的应对策略
1. 学习基础知识:
理解稳定币抵押机制(如)和主流协议(MakerDAO、Ethena),避免盲目跟风。
2. 谨慎选择投资:
○ 短期:参与合规DeFi生息(如Solana上的marginfi,年化12%),但分散资金至多个协议。
○ 长期:关注持牌机构产品(如未来京东JD-HKD、蚂蚁稳定币),规避无储备项目。
3. 小额尝试新场景:
在沙盒项目开放测试时体验跨境转账(如京东联合天星银行的试点),感受效率提升。
4. 警惕政策风险:
密切关注8月1日香港牌照发放名单及美国GENI法案最终版本,避免持有可能被禁的币种。
未来半年关键节点:香港首批稳定币牌照将于2025年底前发放,京东、蚂蚁若获批,其稳定币将成普通人低门槛参与Web3金融的首选工具。
稳定币正在重构全球支付、投资和消费的逻辑,普通人既要抓住其降本增效的红利,更要警惕野蛮生长期的风险。选择合规路径、理解底层逻辑,方能在数字金融浪潮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