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持续“缩水”,湖区全力抗旱应对干旱挑战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持续“缩水”,湖区全力抗旱应对干旱挑战"/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近年来因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等因素,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泊面积也随之减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鄱阳湖周边的湖区正在全力采取抗旱措施,以确保农业用水、生态保护和居民生活用水。
以下是鄱阳湖抗旱的一些具体措施:
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确保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用水的合理分配。
2. "推广节水技术":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3. "建设抗旱设施":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建设节水灌溉系统、水库等,增强水资源储备能力。
4. "开展节水宣传":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倡导全民参与节水行动。
5.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鄱阳湖周边的湿地、湖泊等生态系统,维护湖泊生态环境平衡。
6. "调整产业结构":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
7. "国际合作":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水资源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
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资源储备地,其水位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全力抗旱、保护鄱阳湖,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中新社南昌8月18日电 (记者 姜涛)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通江水体面积持续“缩水”,湖区旱情持续,民众全力抗旱。

18日10时实时水文数据显示,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0.12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50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745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95平方公里。

在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往日宽阔的水面上出现大片滩涂,航道变得狭窄。丰水期地处鄱阳湖心腹地的鞋山岛及其岛下溶洞全部露出水面,周边湖床“变身”绿洲“草原”。

“这个景观一般在每年12月份才能看到,往年8月份还是丰水期,船可直接靠在鞋山岛大门,现在船只能靠在湖滩旁边。”湖口县鞋山景区相关负责人杨帆说。

记者当日从湖口县水利局获悉,该县50座水库中有20座水库接近干涸,从位于湖口县大垅乡花尖村的跃进水库上方俯瞰,水体面积缩小一半以上,水库周边的泥土已呈板结干裂状态,闸口处长满了青草。

大垅乡花尖村主任刘少凡表示,为给全村一千多亩的稻田和棉田“解渴”,当地村民从蓄水面积相对较大的中型水库抽水、放水、灌溉。“我们还计划打五口机井,引水抗旱。”

截至8月15日统计,干旱灾害已造成江西全省83个县(市、区,含功能区)138.2万人受灾。鉴于当前抗旱形势,江西省防指已于8月16日16时起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末伏”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地区高温“烤”验还将持续,中央气象台18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江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发布于 2025-07-08 20:01
收藏
1
上一篇:鄱阳湖,揭秘其成为冬季候鸟天堂的奥秘 下一篇: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向好,改善成效显著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