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泸定桥,四川泸定县的历史记忆与红色足迹

壮美泸定桥,四川泸定县的历史记忆与红色足迹"/

四川泸定县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是中国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一站。
泸定桥始建于清代,全桥长103米,宽3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面铺有木板。这座桥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重要的历史地位而闻名。泸定桥位于大渡河上,横跨东西两岸,是连接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的重要通道。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泸定桥一役中,红军成功夺取了这座桥,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泸定桥也因此被誉为“长征第一桥”。
泸定桥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了解这座桥的历史和红军长征的故事。泸定桥景区内还设有泸定桥纪念馆,展示着泸定桥的历史照片、文物等,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桥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内容:

由成都通往西藏拉萨的318国道近几年是自驾旅行的热点,全程2000公里,沿途美景不断,西行第一站往往会选在成都以西240公里的泸定桥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第二年完工,横跨在大渡河上,跨度达到惊人的102米,宽3米,共有13根铁索,9根承托桥面木板,两侧各有两根用做桥栏

桥下的大渡河波涛奔涌,站在微微摇晃的桥面上不免心生恐惧


【泸定桥上游】

【泸定桥下游】


【桥头大石用来分隔开桥栏铁索的距离】



1935年5月红军长征由云南北上,到达大渡河边,在泸定桥下游九十公里的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但水流急船只少,大部队难以渡河,于是沿大渡河西岸北上,飞夺泸定桥成功,大部队得以继续北上


泸定桥的得名据说源自一场误会,给康熙皇帝的建桥奏折中把别名沫水的大渡河误称为泸水,康熙亲自写了篇御制泸定桥碑记,定名为泸定桥。泸定桥所在地最初只是渡口,商旅云集日渐繁华,民国时期设县时县以桥名,取名泸定县

【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


历史上传统的泸水指的是金沙江,也就是长江的上游,诸葛亮《出师表》中“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指的是渡过金沙江南征云南


西南地区河道多,且落差大水流急,难以建造有桥墩的桥梁,出现了许多铁索桥,甚至可追溯到唐代


唐代中后期西南地区是唐、吐蕃和南诏的“三国演义”,天宝战争之后南诏与唐朝反目,投靠吐蕃,吐蕃在今云南丽江以北一百多公里的金沙江上建起铁桥,并在桥头铸铁桥城,即可支援南诏,又是控制南诏的一颗棋子


四十多年后的唐贞元九年(793年),南诏不甘吐蕃驱使,又与吐蕃反目投向唐朝,南诏王异牟寻带兵攻占铁桥城斩断了铁桥,今铁桥已不存,遗址尚在

【云南丽江古铁桥遗址】



西南地区还能见到一些铁索桥,云南丽江金龙桥、云南云龙青云桥等,都是清代建造的,在川西至今仍有一些铁索桥是乡间的通道


【云南丽江金龙桥】


【云南云龙青云桥】


【川西仍在使用的乡村铁索桥】


建造铁桥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是日本的宝永二年,这一年再次重建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殿上梁,同年牛顿被英国安妮女王封为爵士


【日本奈良东大寺大佛殿】


【2020.06.05,泸定桥】

发布于 2025-07-09 00:43
收藏
1
上一篇:万千气象映四川·文旅融合之光,泸定三桥,跨越时空的红色旅游传奇 下一篇:山上的生活,西藏纪行之红色泸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