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持续“缩水”,湖区全力抗旱应对挑战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持续“缩水”,湖区全力抗旱应对挑战"/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其水位的变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水资源过度开发等原因,鄱阳湖的水位持续下降,导致湖区面积缩小,出现了“缩水”的现象。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湖区周边的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抗旱:
1. "水资源调配":通过优化水资源调配,确保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
2. "节水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量。
3. "生态补水":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人工补水的方式,增加湖泊的水量。
4. "生态保护":加强对鄱阳湖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湖泊生态平衡。
5. "科普宣传":通过媒体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节水意识。
6.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或升级水利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鄱阳湖的“缩水”问题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也关系到湖泊的生态健康和区域的水资源安全。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努力,以期找到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相关内容:

丰水期地处鄱阳湖心腹地的鞋山岛及其岛下溶洞全部露出水面。 徐会刚 摄

中新社南昌8月18日电 (记者 姜涛)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通江水体面积持续“缩水”,湖区旱情持续,民众全力抗旱。

18日10时实时水文数据显示,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0.12米,较多年同期偏低6.50米。湖区通江水体面积745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95平方公里。

鞋山岛周边的湖底变身“草原”,石桥裸露。 徐会刚 摄

在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往日宽阔的水面上出现大片滩涂,航道变得狭窄。丰水期地处鄱阳湖心腹地的鞋山岛及其岛下溶洞全部露出水面,周边湖床“变身”绿洲“草原”。

“这个景观一般在每年12月份才能看到,往年8月份还是丰水期,船可直接靠在鞋山岛大门,现在船只能靠在湖滩旁边。”湖口县鞋山景区相关负责人杨帆说。

俯瞰位于湖口县大垅乡花尖村的跃进水库,水体面积缩小一半以上。 陈军 摄

记者当日从湖口县水利局获悉,该县50座水库中有20座水库接近干涸,从位于湖口县大垅乡花尖村的跃进水库上方俯瞰,水体面积缩小一半以上,水库周边的泥土已呈板结干裂状态,闸口处长满了青草。

大垅乡花尖村主任刘少凡表示,为给全村一千多亩的稻田和棉田“解渴”,当地村民从蓄水面积相对较大的中型水库抽水、放水、灌溉。“我们还计划打五口机井,引水抗旱。”

为给稻田和棉田“解渴”,当地村民引水灌溉。 陈军 摄

截至8月15日统计,干旱灾害已造成江西全省83个县(市、区,含功能区)138.2万人受灾。鉴于当前抗旱形势,江西省防指已于8月16日16时起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末伏”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地区高温“烤”验还将持续,中央气象台18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江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完)

发布于 2025-07-08 20:00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江西之美,去鄱阳湖,邂逅中国最大淡水湖的壮阔风光! 下一篇:鄱阳湖,揭秘其成为冬季候鸟天堂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