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江西之美,去鄱阳湖,邂逅中国最大淡水湖的壮阔风光!

探寻江西之美,去鄱阳湖,邂逅中国最大淡水湖的壮阔风光!"/

去江西观赏鄱阳湖,您将有机会领略到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的壮丽风光。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这次旅行:
### 行程规划 1. "季节选择":鄱阳湖的最佳观赏季节是春季和秋季,此时湖水清澈,气候宜人。 2. "交通":从南昌出发,乘坐高铁或汽车前往鄱阳湖周边城市,如九江、景德镇或南昌市内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 观光景点 1.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是观赏候鸟的最佳地点,尤其是冬季,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越冬。 2.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国际重要的候鸟越冬地。 3. "庐山":距离鄱阳湖不远,可以安排一日游,欣赏庐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 体验活动 1. "乘船游览":乘坐游船在鄱阳湖上欣赏湖光山色。 2. "骑行":在鄱阳湖周边的乡村道路上骑行,体验田园风光。 3. "品尝当地美食":江西菜以鲜、香、辣著称,如南昌拌粉、瓦罐汤等。
### 注意事项 1. "天气":鄱阳湖地区天气多变,出行前请关注天气预报。 2. "

相关内容:

文章转载自“星球研究所



中国

湖泊成千上万

却有一个大湖如此神奇


夏季的它

碧波万顷、烟波浩渺

好似宽阔大海

请横屏观看,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堪称“最美水上公路”,摄影师@廖昊


冬季的它

湖面萎缩、蜿蜒细长

宛若一条长河

(鄱阳湖1月与7月湖面大小对比,“高水是湖,低水似河”;一般鄱阳湖最低水位在1月,最高水位在7或8月,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这便是坐落于江西的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也是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


鄱阳湖


它的变化

为万千生灵创造出得天独厚的家园

孕育出中国最繁茂的候鸟天堂

甚至还深刻影响着

千万江西人民的生活

以及亿万长江中下游人民的安危

(头颈白、身体灰的几只白头鹤混在灰鹤群中,拍摄于南昌新建区,摄影师@刘璐)


谁创造了

千变鄱阳湖

它又为何能拥有

如此大的影响力?



01

山河巨变


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运动

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

地形因此发生起伏


江西北部

一些古老的丘陵山地

逐渐沉降为诸多大小不一的洼地

它们逐渐连接、扩大

最终形成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的

“龙头形”巨大洼地

是为鄱阳湖盆地

(鄱阳湖盆地范围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盆地周围

是相对隆升的荟萃群山

庐山、九岭山、梅岭

怀玉山、黄山余脉等

从东、南、西三面将盆地包围

请横屏观看,庐山和鄱阳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群山而来的溪流

汇聚于中间盆地

流水中裹挟的泥沙

也在此沉积

(金溪湖三角洲,仅作示意,摄影师@冯光柳(F.G.L))


再加上

长久以来的地层起伏变化

最终在数十万年前

盆地地势变得南高北低

万水因此难以在此停滞

而通过北边未被群山包围的“缺口”

汇入长江


于是

此时的鄱阳湖盆地上

形成了河网交错的平原

请横屏观看,永修县马口潦河田园,仅作示意,摄影师@程应明)


然而

长江的变迁

改变了这一状况


数万年前

长江九江段主河道

从更北、离盆地更远的地方

南移至如今河道上


一万年前

末次冰期结束

气候渐暖,江面渐高

于是在约2、3千年前

江水开始倒灌入鄱阳湖盆地

大湖的形成

至此开始

(九江市梅家洲,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其形成受长江与鄱阳湖的江湖共同作用,于约2300年前开始形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湖面自湖口向南扩展

西汉

已形成一片

南北长约45千米的狭长水域

其范围接近如今的鄱阳北湖

是为彭蠡泽

西汉彭蠡泽范围示意,在这之前彭蠡泽的主体在湖口以北,有观点将其称为彭蠡古泽;本文着重介绍鄱阳湖盆地内的水域形成过程,对湖口以北的水域形态不进行探讨,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此后

受气候波动、地层起伏等影响

大湖大幅向南扩张

数十座山峰变成岛屿

大湖名称因此改变

南宋《舆地纪胜》中记载

“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

其湖绵延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

大湖之名从此正式变更为


鄱阳湖


(珠湖,位于鄱阳湖东南角;隋末唐初时大湖南扩至此,后因修筑堤坝,成为鄱阳湖众多内湖之一,摄影师@傅鼎)


山河巨变、长江变迁

让鄱阳湖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虽然其范围不再显著改变

但是随季节发生的湖面变化

却愈发明显


鄱阳湖乃至整个江西

都位于亚热带季风区

春夏季节多雨

秋冬季节干燥

(江西省各地多年月均降水情况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江西群山

拦截往来水汽

五条大河孕育而出

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

人称“江西五河”


五河流域面积

高达16.22万平方千米

可与江西全省比拟

它们共同汇聚于鄱阳湖

在雨水丰沛的春夏

带来充足水源

(鄱阳湖及五河流域范围,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

正值汛期的长江

江面高涨

顶托,甚至倒灌入鄱阳湖

鄱阳湖于是水面渐宽

变成一汪大湖

(图片下方为永吴公路及其相连的吴城镇,摄影师@程应明)


之后秋季到来

气候逐渐干燥
五河径流减少
长江水面下降
鄱阳湖水位也持续走低
(秋季鄱阳湖,拍摄于都昌;当水位变低、湖底露出,其上便会遍布湿生植物,摄影师@傅建斌

至严冬
鄱阳湖水位相较夏季下降近十米
湖面面积从约3500平方千米
降为约300平方千米
缩小了十倍以上

通体一片的大湖
“破碎”成众多小湖分散四周
湖底大面积出露
湿生植物繁茂其上
宛若一幅山河画卷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鄱阳湖水位年际波动较大,且水域范围界定复杂,湖区大致可分通江水体、国家蓄滞洪区等;上述面积数据估算于多年星子水文站平均最高、低水位的通江水体面积;若考虑全湖范围,最高水位时鄱阳湖面积可以超过5000平方千米,摄影师@余明)

夏季的湖中小岛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5-07-08 20:00
收藏
1
上一篇: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喜迎越冬候鸟栖息盛景 下一篇: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持续“缩水”,湖区全力抗旱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