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转载自“星球研究所”
中国
湖泊成千上万却有一个大湖如此神奇
夏季的它碧波万顷、烟波浩渺好似宽阔大海(请横屏观看,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堪称“最美水上公路”,摄影师@廖昊)▼
冬季的它湖面萎缩、蜿蜒细长宛若一条长河(鄱阳湖1月与7月湖面大小对比,“高水是湖,低水似河”;一般鄱阳湖最低水位在1月,最高水位在7或8月,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这便是坐落于江西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
鄱阳湖
它的变化为万千生灵创造出得天独厚的家园孕育出中国最繁茂的候鸟天堂甚至还深刻影响着
千万江西人民的生活以及亿万长江中下游人民的安危(头颈白、身体灰的几只白头鹤混在灰鹤群中,拍摄于南昌新建区,摄影师@刘璐)▼
谁创造了千变鄱阳湖它又为何能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01 山河巨变
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运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因此发生起伏
江西北部一些古老的丘陵山地逐渐沉降为诸多大小不一的洼地它们逐渐连接、扩大最终形成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的“龙头形”巨大洼地是为鄱阳湖盆地(鄱阳湖盆地范围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盆地周围是相对隆升的荟萃群山庐山、九岭山、梅岭怀玉山、黄山余脉等从东、南、西三面将盆地包围
(请横屏观看,庐山和鄱阳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群山而来的溪流汇聚于中间盆地流水中裹挟的泥沙也在此沉积(金溪湖三角洲,仅作示意,摄影师@冯光柳(F.G.L))▼
再加上长久以来的地层起伏变化最终在数十万年前盆地地势变得南高北低万水因此难以在此停滞
而通过北边未被群山包围的“缺口”汇入长江
于是此时的鄱阳湖盆地上
形成了河网交错的平原(请横屏观看,永修县马口潦河田园,仅作示意,摄影师@程应明)▼
然而长江的变迁改变了这一状况
数万年前长江九江段主河道
从更北、离盆地更远的地方南移至如今河道上
一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气候渐暖,江面渐高于是在约2、3千年前江水开始倒灌入鄱阳湖盆地大湖的形成至此开始(九江市梅家洲,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其形成受长江与鄱阳湖的江湖共同作用,于约2300年前开始形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湖面自湖口向南扩展至西汉已形成一片南北长约45千米的狭长水域其范围接近如今的鄱阳北湖是为彭蠡泽(西汉彭蠡泽范围示意,在这之前彭蠡泽的主体在湖口以北,有观点将其称为彭蠡古泽;本文着重介绍鄱阳湖盆地内的水域形成过程,对湖口以北的水域形态不进行探讨,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此后受气候波动、地层起伏等影响大湖大幅向南扩张数十座山峰变成岛屿
大湖名称因此改变南宋《舆地纪胜》中记载“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延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大湖之名从此正式变更为
鄱阳湖
(珠湖,位于鄱阳湖东南角;隋末唐初时大湖南扩至此,后因修筑堤坝,成为鄱阳湖众多内湖之一,摄影师@傅鼎)▼
山河巨变、长江变迁让鄱阳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然其范围不再显著改变但是随季节发生的湖面变化却愈发明显
鄱阳湖乃至整个江西都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春夏季节多雨秋冬季节干燥(江西省各地多年月均降水情况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江西群山
拦截往来水汽五条大河孕育而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人称“江西五河”
五河流域面积高达16.22万平方千米可与江西全省比拟它们共同汇聚于鄱阳湖在雨水丰沛的春夏带来充足水源(鄱阳湖及五河流域范围,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与此同时正值汛期的长江江面高涨顶托,甚至倒灌入鄱阳湖鄱阳湖于是水面渐宽变成一汪大湖(图片下方为永吴公路及其相连的吴城镇,摄影师@程应明)▼
之后秋季到来气候逐渐干燥 五河径流减少 长江水面下降 鄱阳湖水位也持续走低 (秋季鄱阳湖,拍摄于都昌;当水位变低、湖底露出,其上便会遍布湿生植物,摄影师@傅建斌) ▼ 
至严冬 鄱阳湖水位相较夏季下降近十米 湖面面积从约3500平方千米 降为约300平方千米 缩小了十倍以上
通体一片的大湖 “破碎”成众多小湖分散四周 湖底大面积出露 湿生植物繁茂其上 宛若一幅山河画卷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鄱阳湖水位年际波动较大,且水域范围界定复杂,湖区大致可分通江水体、国家蓄滞洪区等;上述面积数据估算于多年星子水文站平均最高、低水位的通江水体面积;若考虑全湖范围,最高水位时鄱阳湖面积可以超过5000平方千米,摄影师@余明)
▼ 
夏季的湖中小岛
阅读全文

中国
湖泊成千上万却有一个大湖如此神奇
夏季的它碧波万顷、烟波浩渺好似宽阔大海(请横屏观看,永吴公路大湖池段,堪称“最美水上公路”,摄影师@廖昊)▼

冬季的它湖面萎缩、蜿蜒细长宛若一条长河(鄱阳湖1月与7月湖面大小对比,“高水是湖,低水似河”;一般鄱阳湖最低水位在1月,最高水位在7或8月,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这便是坐落于江西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最“善变”的超级大湖
鄱阳湖
它的变化为万千生灵创造出得天独厚的家园孕育出中国最繁茂的候鸟天堂甚至还深刻影响着
千万江西人民的生活以及亿万长江中下游人民的安危(头颈白、身体灰的几只白头鹤混在灰鹤群中,拍摄于南昌新建区,摄影师@刘璐)▼

谁创造了千变鄱阳湖它又为何能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01 山河巨变
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运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因此发生起伏
江西北部一些古老的丘陵山地逐渐沉降为诸多大小不一的洼地它们逐渐连接、扩大最终形成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的“龙头形”巨大洼地是为鄱阳湖盆地(鄱阳湖盆地范围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盆地周围是相对隆升的荟萃群山庐山、九岭山、梅岭怀玉山、黄山余脉等从东、南、西三面将盆地包围
(请横屏观看,庐山和鄱阳湖,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群山而来的溪流汇聚于中间盆地流水中裹挟的泥沙也在此沉积(金溪湖三角洲,仅作示意,摄影师@冯光柳(F.G.L))▼

再加上长久以来的地层起伏变化最终在数十万年前盆地地势变得南高北低万水因此难以在此停滞
而通过北边未被群山包围的“缺口”汇入长江
于是此时的鄱阳湖盆地上
形成了河网交错的平原(请横屏观看,永修县马口潦河田园,仅作示意,摄影师@程应明)▼

然而长江的变迁改变了这一状况
数万年前长江九江段主河道
从更北、离盆地更远的地方南移至如今河道上
一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气候渐暖,江面渐高于是在约2、3千年前江水开始倒灌入鄱阳湖盆地大湖的形成至此开始(九江市梅家洲,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其形成受长江与鄱阳湖的江湖共同作用,于约2300年前开始形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后受气候波动、地层起伏等影响大湖大幅向南扩张数十座山峰变成岛屿
大湖名称因此改变南宋《舆地纪胜》中记载“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其湖绵延亘数百里,亦名彭蠡湖”大湖之名从此正式变更为
鄱阳湖
(珠湖,位于鄱阳湖东南角;隋末唐初时大湖南扩至此,后因修筑堤坝,成为鄱阳湖众多内湖之一,摄影师@傅鼎)▼

山河巨变、长江变迁让鄱阳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虽然其范围不再显著改变但是随季节发生的湖面变化却愈发明显
鄱阳湖乃至整个江西都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春夏季节多雨秋冬季节干燥(江西省各地多年月均降水情况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江西群山
拦截往来水汽五条大河孕育而出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人称“江西五河”
五河流域面积高达16.22万平方千米可与江西全省比拟它们共同汇聚于鄱阳湖在雨水丰沛的春夏带来充足水源(鄱阳湖及五河流域范围,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与此同时正值汛期的长江江面高涨顶托,甚至倒灌入鄱阳湖鄱阳湖于是水面渐宽变成一汪大湖(图片下方为永吴公路及其相连的吴城镇,摄影师@程应明)▼

之后秋季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