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揭秘,早餐养肝“黄金期”,多吃5种食物,肝脏更健康

李兰娟院士揭秘,早餐养肝“黄金期”,多吃5种食物,肝脏更健康"/

李兰娟院士是一位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她提出的关于早餐是养肝的“黄金期”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早餐对于肝脏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李兰娟院士推荐的五种有利于养肝护肝的食物:
1. 绿豆: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缓解肝脏负担,有助于养肝。
2. 西红柿: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肝脏中的自由基,保护肝脏细胞。
3. 芝麻:芝麻富含亚油酸、维生素E和钙等营养素,可以滋养肝肾,改善肝脏功能。
4. 蘑菇:蘑菇富含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有助于肝脏健康。
5. 黑木耳:黑木耳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帮助肝脏排毒,预防肝脏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这五种食物,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保持良好的作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也是保持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有肝脏不适,应及时就医。

相关内容:

提起李兰娟院士,人们往往想到她在抗击非典、禽流感和新冠肺炎中的英勇身影,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在肝病防治这一领域,已经默默深耕了近半个世纪。作为中国肝病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兰娟是好几代医生心中的榜样,也是无数病人的希望。其实,她也是山村走出的赤脚医生,是苦难中咬牙坚持的少女,是数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的生命守门人。从无药可治到人工肝支持,从被动抢救到科学防控,李兰娟院士在肝病防治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是一代医生用心血走出的生命通道。

1947年,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山村。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的童年只有柴火、田埂和一本翻旧了的课本。由于李兰娟父亲早年患病,全家只能靠母亲挑担子卖山货维持生计。但也正是这种生活,塑造了李兰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她成绩优异,却几次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一次次重返校园,是靠老师的资助、母亲的咬牙坚持,更靠她自己不服输的那股劲儿。有一年,李兰娟拿着母亲省下来的5块钱,独自一人踏上去杭州读高中的路。

那5块钱,要撑完整个学期的生活和学费。很多人说她太倔,可她自己知道,穷苦人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命运的围墙。1968年,高考暂停,李兰娟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回到乡村当赤脚医生。她背着医药箱走村串户,白天给村民看病、接生,晚上挑灯读书,一步步把自己打造成真正的医生。1970年,李兰娟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进入浙江医科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读大学的女娃。

大学毕业后,李兰娟留校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重症肝炎肆虐国内,病死率一度高达80%。许多病人来得快、走得也快,常常在几天内从发烧黄疸迅速恶化,最终肝功能衰竭。当时只是一名普通医生的李兰娟,看着一个个年轻人病重去世,她心如刀绞。有个病人年仅二十出头,刚成家没多久,却因肝炎并发症不到一周就撒手人寰。临终前,他抓着李兰娟的手轻声说:“李医生,你有没有办法救我?”这句话,一直留在李兰娟心里,成为她后来几十年攻克肝衰竭的动力。

从1986年起,李兰娟义无反顾投入了重症肝炎的治疗难题,带领课题组艰难启动人工肝的研究。一开始困难重重,同行们都认为肝脏功能复杂精细,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要靠机器来替代它,听上去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李兰娟偏不信这个邪。她说:“这么多人因为重症肝炎等不及肝移植去世,我们医生不能眼睁睁看着。”团队里有人退缩,有人动摇,她却坚定地表示:谁愿意留下来,就跟我一起干。李兰娟没许诺成功,也没许诺轻松,只是一头扎进实验室,带着一群年轻医生开始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

为了这项研究,李兰娟几乎把日子过成了两班倒。白天门诊、晚上实验,常常连续几个通宵测试数据、修改方案,试了几十种过滤方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那是最艰难的几年,也是最燃烧生命的时光。终于在1996年,李兰娟团队做出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这一套技术规范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从11.9%一举提升到78.9%,为肝衰竭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创新成果更是频获嘉奖:浙江省科技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数个奖项纷至沓。

她的名字成为人工肝开拓者的代名词,但李兰娟并没有把这项技术藏着掖着。从2001年起,李兰娟将这套技术无偿教授全国医生,每年举办推广班、会议数十场,先后推广到全国31个省市,让无数重症肝炎患者赢得了生的希望。正如央视报道所说:“李氏人工肝技术使我国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由88.1%降至21.1%”

随着研究的深入,李兰娟敏锐地察觉到,很多重症患者在病情恶化前,总伴随着腹胀、食欲差、反复发烧等看似肠胃不适的表现。于是她反复追踪血液和粪便中的指标,提出一个当时颇具争议的新观点:肝脏健康和肠道菌群的平衡密不可分。李兰娟率先指出,肝衰竭患者体内常出现内毒素升高+有害菌增加的双重变化,并认为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诱因。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她带领团队日以继夜研究,从上千位肝病患者体内采集粪便样本,逐个分析其中细菌的种类与比例。她发现,很多重症患者肠道里的有益菌几乎消失殆尽,有害菌却大量滋生,这种菌群失衡会制造更多毒素,加重肝脏炎症。因此,李兰娟首次构建了中国重型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基因图谱,也让国际同行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肝病的幕后黑手,竟可能藏在每个人的肠道里。

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李兰娟又提出了调节肠道微的新思路,尝试通过益生菌补充、粪菌移植、饮食调整等方式,辅助治疗肝衰竭和肝硬化。这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理念,但她不光写论文,更亲自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多家医院试点应用,效果显著。2014年,李兰娟的研究登上《自然》杂志封面;2017年,她被推选为国际微生态联盟主席,成为全球肝病微生态研究领域领军人物。

这些年来,李兰娟越来越强调一个观念:肝病的防治不只在医院,更在厨房和餐桌上。她常说,肠道是肝脏的前哨,菌群乱了,毒素就会乘虚而入,加重肝脏负担。很多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尤其早餐凑合对付、甚至不吃,导致肠道空转、菌群紊乱,肝脏一早就处于高压状态。

在一次肝病患教讲座上,一位老人缓缓站起身,他的脸色蜡黄、神情疲惫,说话时眼圈微红:“李院士,我得乙肝已经快十年了。平时一直按时吃药,半年查一次病毒量,医生说控制得还行。可我自己总觉得没精神,尤其早上起床特别累,胃口也差。老伴做饭我都吃不下两口。我知道得了肝病就不能瞎吃,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吃才对。您是研究肝的,能不能告诉我,早餐到底该吃点啥,才算养肝?”

听众席上鸦雀无声,很多人也不自觉点头——这个问题他们心里也藏了很久。李兰娟坐在讲台边,没有急着,而是轻轻点了点头,说道:“肝病的治疗不只靠药,很多细节都藏在你每天的饭桌上。我一直跟病人说,早餐,是一天中最不该忽视的护肝时间段。特别是有慢性肝病的人,早上这顿吃得对不对,直接影响你一天的代谢状态。很多人以为不吃没事,其实不吃、吃错,比吃药不对还危险。”

李兰娟接着说道:“肝脏是沉默器官,早期不会喊疼,但它怕的不是毒,而是你不在意。我见过太多病人病情反复,查不出问题,最后才发现,根本原因出在长期的营养紊乱上。尤其是早上不吃或乱吃,就会让血糖波动、肠道菌群失衡、内毒素堆积,久而久之,肝的压力就会悄悄加重。所以我经常建议大家的早餐里一定要出现这五种食物,只要每天坚持吃,身体就会慢慢变轻松,保管你从此远离肝病!”

第一种是优质蛋白,比如鸡蛋、豆腐、豆浆。

李兰娟院士长期强调,慢性肝病患者的早餐不能只靠稀饭和咸菜凑合,必须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鸡蛋中富含卵磷脂和胆碱,能够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豆腐和豆浆则提供了易于吸收的植物蛋白,尤其适合高血脂或肠胃虚弱的老年人。肝脏本身就负责合成多种蛋白,如果早晨不给它提供原材料,就像建筑工人没砖头可砌墙,既影响代谢,也容易疲乏无力。早餐吃一颗水煮蛋,配上一杯温热的无糖豆浆,既不油腻,又能给肝脏一个温和的支持。

第二种是粗粮类主食,比如燕麦、小米、玉米面等。

相比白粥和馒头这类精制碳水,粗粮提供了更丰富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平稳血糖、延缓饥饿感,还能为肠道益生菌提供“口粮”。李兰娟指出,肝病患者尤其不能空腹过久,也不能餐后血糖大起大落,否则会让肝脏承担更多调节负担。粗粮主食升糖慢,能为身体提供缓释能量,避免上午低血糖带来的乏力、眩晕等问题。早餐煮一碗小米粥,加几勺燕麦,或做一个玉米面小饼,搭配蛋白质和蔬果,就是非常理想的组合。

第三种是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如苹果、胡萝卜、南瓜、香蕉等。

肝脏怕的不是油多糖多,而是排毒通路被堵。很多肝病患者长期便秘、肠胀气,背后的根源往往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李兰娟团队在研究中发现,纤维能帮助清除肠道中的炎性代谢物,减少内毒素向肝脏回流,是肝脏减负的关键一环。苹果和南瓜富含果胶,可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胡萝卜中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早餐加一份蒸南瓜,或搭配几片胡萝卜,能在无形中调节菌群、减少毒素,是肝病恢复期患者的理想选择。

第四种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类,如核桃、亚麻籽、腰果、杏仁等。

很多老年人因担心高脂血症避开所有含脂食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李兰娟多次指出,健康脂肪不仅不会伤肝,反而是肝细胞膜的结构基础。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节炎症反应,改善脂肪代谢,特别适合脂肪肝、乙肝患者长期使用。核桃中还含有微量硒元素,是肝脏抗氧化的重要辅助因子。早餐建议加一小把坚果(约10克),不宜过多,可与燕麦、酸奶同食。坚持摄入健康脂肪,是肝功能稳定不可忽视的一环。

第五种是天然发酵类食品,比如无糖酸奶、低盐纳豆、酵米乳等。

这类食物中富含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能够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减少有害细菌在肠道中的繁殖,从源头上降低肝脏所需清除的毒素负担。李兰娟的研究发现,重症肝炎患者常有菌群失衡,而调节微生态,恰恰是肝病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她建议患者选择活菌含量高、无添加糖分的酸奶,避免摄入多余热量和添加剂。每天早餐后喝一杯常温酸奶,搭配粗粮和蛋白质,就是一份简洁而有效的养肝早餐。

综上所述,早餐不仅是补充能量的一餐,更是调养肝脏、稳定肠道环境的重要时机。李兰娟院士多次提醒,肝病患者不必追求昂贵的保健品,也不必一味忌口,而是要从每天最简单的早餐做起——吃得有蛋白、有粗粮、有蔬果、有好脂肪、有益菌,这五类食物搭配得当,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肠道菌群,帮助身体回归平衡。养肝没有捷径,只有每一天的坚持与积累。当早餐成为一种稳定的健康习惯,身体也会用轻松、清爽、舒适来回应这份用心。对中老年人而言,与其求灵丹妙药,不如把每一顿早餐当成给自己和肝脏的早安礼物。

内容资料来源:

陈雅鑫,张明鑫.“护肝药”还是“伤肝药”?辟谣养肝误区!.肝博士,2025,(02):42-43.

王亚伟,吕祥龙.温肾养肝中药联合头针辅治老年帕金森病合并肝肾不足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3):13-16.

涂友艳.养肝护肝知识科普.医药养生保健报,2025-01-12(061).

(注:《李兰娟院士:早餐是养肝的"黄金期",多吃这5种食物,养肝又护肝》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发布于 2025-07-08 08:44
收藏
1
上一篇:枸杞菊花齐上阵!揭秘“护肝猛将”,一周清除肝毒,双眼明亮,气色焕然一新 下一篇:武向阳直播揭秘,巧妙应对不道德谈判策略的实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