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超火了,合肥却疯了!
都说散装江苏,十三太保个个牛逼哄哄,谁也不服谁。当苏超开赛以后,发现不仅江苏是散装的,安徽也是,而且合肥下面的小弟更疯狂,完全失控。散装江苏突然变成了安徽的版本。
芜湖、马鞍山,滁州公开支持南京,喊出:南京别怕,安徽人只认一个南哥,南哥放心踢,阿滁永相随,南京最高的山是马鞍山,南京最大的湖是芜湖,南京最大的州是滁州,这南京果然是“徽京”呀…这合肥大哥位子坐不稳看样子不是空穴来风啊。

可徐州一开场,安徽的淮北,宿州也纷纷支持徐州,这大徐州的底蕴和号召力不容小觑。这是散装江苏吗?怎么看都是散装安徽。其实造成安徽和江苏散装的直接原因就是江南省的拆分不利造成的。
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时定都南京,其周边地区(今江苏、安徽等地)被划为直隶,直属中央六部管辖。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原北平府升为京师,其周边地区(今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成为新的北直隶。而南京作为陪都,原直隶地区改称南直隶,仍保留六部等行政架构。
北直隶围绕北京,是政治和军事中心,直接服务于北方边防(如抵御蒙古),由中央直接控制。
南直隶以南京为中心,管辖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上海及部分浙江地区。这里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如江南赋税重地),南京的六部虽无实权,但象征性地维持了陪都的行政体系。
朱元璋时期:南京周边称“直隶”(无前缀)。
朱棣迁都后:北京周边称“北直隶”,南京地区改称“南直隶”。

明朝灭亡后,清朝进关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范围大致包括今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全境以及浙江省北部、江西省婺源县、湖北省英山县。当时的江南省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其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清朝为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分为“江南左”和“江南右”,后于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定名为安徽省(取自安庆、徽州)和江苏省(取自江宁、苏州)。当时清廷对这个问题很慎重,是南北分,还是东西分。考虑再三,决定竖着分拆江南省。因为当时的江南省整体格局是南强北弱,长江以南地区在经济文化上都强于长江以北,但北方的民风又比南方彪悍。如果以长江为界,南北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更不好管控。

拆分后的江苏、安徽两省内部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
江苏:苏南(苏州、无锡)与苏北(徐州、连云港)在经济水平、方言、文化上差异巨大;
安徽:皖南(黄山、宣城)与皖北(阜阳、亳州)在自然环境、方言、发展模式上截然不同。
这种差异反而印证了清朝拆分策略的“平衡性”——通过东西分治,将南北矛盾内化到各省自行消化,而非让矛盾升级为省际冲突。

所以造成了现在的安徽和江苏的“散装”,和江苏的苏南苏北不同的是,安徽被天然大河硬生生分成了三部分。

皖北。江淮之间(皖中),皖南。皖北人听不懂皖南人说的是什么?皖北人吃馒头,皖南人吃米饭,皖南的豆腐脑是甜的,皖北的是咸的,皖南的粽子是咸的,皖北的粽子是甜的,皖北过年吃饺子,皖南过年吃汤圆。皖中倒好,饺子汤圆一个锅里煮。简直就是一个浓缩版的小中国,你说安徽不“散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