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洛阳为首都的历史时长探析

唐朝以洛阳为首都的历史时长探析"/

唐朝以洛阳为首都的时间大约为55年。唐朝建立后,最初的首都是长安(今西安),但自唐高宗李治时期开始,洛阳也成为了陪都。到了武则天时期,她废黜了唐睿宗,自己称帝,并将首都迁至洛阳,改国号为周,这一时期从公元690年开始,直到公元705年武则天去世,历时约15年。
之后,唐中宗李显复位,首都又回到了长安。但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为了便于管理东都地区,洛阳再次被定为陪都。直到唐朝灭亡,洛阳作为陪都的时间大约为40年左右。
综合起来,唐朝以洛阳为首都或陪都的时间大约为55年。

相关内容:

根据现有史料及学者研究,唐朝(含武周)以洛阳为首都的时间,主要集中于以下三种口径:

42年(不含唐太宗时期,仅计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帝执政洛阳的时间)。

44-50年(含武周时期及部分皇帝阶段性驻跸洛阳的累计时间)。

近90年(以盛唐时期高宗至玄宗的洛阳实际政治中心地位为统计依据)。

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洛阳作为唐朝首都的明确时间为约44年(含武周时期),若扩大统计范围(如两京并立时的实际行政中心地位),则可能延长至50年以上。

  • 官方记载与博物馆观点
洛阳博物馆明确标注唐朝建都洛阳时间为44年,主要涵盖高宗至玄宗时期。

沈阳大学王磊教授指出:

657年唐高宗设洛阳为东都,正式确立两京制。

684年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提升为唯一首都,长安降为陪都(至705年中宗复辟恢复两京制)。

据此计算,武周时期洛阳为唯一首都21年(684-705年),若加上高宗、玄宗等阶段性执政,总时间约44年。

  • 历史事件与时间线
657年:唐高宗颁布《建东都诏》,洛阳正式成为与长安并列的“东都”。

684-705年:武则天改洛阳为神都,定为武周首都,长安为陪都。

706-742年:玄宗时期频繁往返两京,洛阳仍为实际行政中心(如开元年间长期驻跸)。

安史之乱后(755年起):洛阳地位衰落,长安成为唯一政治中心。

  • 争议点与不同口径
狭义统计(仅计武周时期):21年(684-705年)。

广义统计(含两京制下的实际执政时间):

高宗(657-683年):约26年(部分年份驻跸洛阳)。

武周(684-705年):21年。

玄宗(712-742年):约30年(累计驻跸洛阳约10年)。

合计约57年(部分学者按累计驻跸时间计算)。

“盛唐首都说”:认为洛阳在盛唐时期(655-742年)承担主要政治职能,时间跨度近90年。

大家觉得那个可以更具优先级?

发布于 2025-07-03 18:58
收藏
1
上一篇:公元976年,赵匡胤迁都洛阳的未了之愿 下一篇:289载风华与沧桑,大唐长安城繁华与萧条的见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