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大庆上学的时候,经常坐车到大庆的让胡路站,但是这个站距离石油学院的距离并不近,班上有许多条件好的直接打车去学校。

当时上学的时候就十分好奇,这个名字到底是个啥意思。一直以为这个名字和萨尔图什么的一样,都是蒙古语的汉音罢了,结果听大庆人说似乎并不是这样的,关于“让胡路”名称的由来有五种说法。

- 土匪说
黑龙江地区以前胡匪横行,特别是在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至1947年之间土匪作乱尤盛,黑龙江大悍匪青山就曾经割据在此地。当时有传闻说悍匪青山专打日本人,于是伪满在让胡路地区专门设立警卫以此来躲避土匪,由此有了让胡路这么一个称呼。

- 避让胡人说
传说当时黑龙江地区归属黑龙江将军管辖,传说当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在海城之战失败之后被清政府革职,在此地与接任的袁崇焕的后代袁寿山相遇。依克唐阿是满洲人,因此袁寿山必须避让,因此避让依克唐阿就演化成避让胡人,后来有了让胡路。

- 让胡姓大人物
传说当年在让胡路地区有一个姓胡的大财主,他欺男霸女无二不做,俨然一个当地的土皇帝,当地百姓如果见到他都必须避让开来,后来这个大财主被黑龙江督军吴大舌头用通匪的罪名给弄死了,于是该地就称为让胡路。

- 读音错误说
1918年,来自山东的垦荒户杨荣发现家附近的泡子很像关里家的轧葫芦,就把这个泡子称为“轧葫芦泡”。后来东北人独特的发音,轧葫芦就变成了让胡芦,后来就干脆成了让胡路。

- 错字说
这个说法还是同杨荣有关,说轧葫芦湖,后来在标注为站点的时候,1947 年,为要建铁路工区,当然要给火车站起个正式的名字。因为当时轧戎芦泡屯经过八十年的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大村子,当地人已经习惯性地用轧葫芦泛指这一带了,虽然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村子,但都没有轧葫芦泡屯影响大。因此在给火车站起名字时,就挪用了“轧葫芦”三个字,但当时究竟写作“轧葫芦”、“芽葫芦”,还是“亚葫芦”,却无从知道了。 1954 年火车站在刻公章时,据说因笔划太多,就简化为“让胡路”了。就这阴差阳错,由当年的“轧葫芦”演变成了今天的“让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