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湖北省第六大城市,区划调整背后揭秘其10个区县的独特魅力

黄冈市,湖北省第六大城市,区划调整背后揭秘其10个区县的独特魅力"/

关于黄冈市区划调整和其作为湖北省第六大城市却拥有10个区县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湖北省第六大城市”的界定标准:" 通常,“大城市”的排名是根据"城区人口"(非农业人口或建成区人口)来统计的。 黄冈市的"主城区人口"(包括黄州区、团风县、武穴市部分城区)确实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使其在按城区人口排名时位列湖北省第六。 但黄冈市的"总人口"(包括所有下辖的区、县、县级市)远不止主城区的人口,总人口规模在湖北省内可能并不靠前。因此,“第六大城市”指的是其"主城区规模",而非整个行政区域的总规模。
2. "黄冈市拥有10个区县的行政结构:" "历史沿革:" 黄冈市的行政版图是经过多次调整形成的。它包含了城市市区(黄州区)、县(麻城市、罗田县、红安县、英山县、浠水县、黄梅县)以及县级市(团风市、武穴市)。这个数量是历史发展和行政管理的自然结果。 "地理与经济格局:"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鄂东地区,地域广阔,包含了山区(大别山脉南麓)、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下辖的10个区

相关内容:

黄冈这个名字,外地人可能不太熟,但湖北人一提起来,十有八九都得有点感慨——这地方,真不小,盘踞着差不多600万人,十个县区,一个都不少。可你要细究,这十个区县是怎么一步步凑一块儿的?这里头的门道,还真不是一张行政表就能说明白。

湖北地处中部,位置特别微妙。东边挨着江浙皖,西面又伸手巴蜀,有点左顾右盼的意思。自古说它“九省通衢”,意思是这儿交通要道、谁都能来一脚,谁想走都能顺路。不过,说到湖北有5770多万人,说起来是个大省,可你待在这地方,哪怕是热闹的武汉,都难免觉得,人和人的故事能挤满街角,却又散落了一地。

你要说发展吧,这湖北也不含糊,GDP能排前头,粮食能养不少人。什么“湖广熟、天下足”,小时候看《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那种戏,就总有人从湖广往京师运粮,想想也带点史诗色彩。可真要细细想想,这些粮食,是哪家哪户种出来的?千年过去,谁还记得黄冈的某块土地上,曾养过几代人。

聊到具体的地级市,12个,还有一个自治州,在行政地图上看,黄冈就像个夹在崇山峻岭和江河水系之间的老邻居,说话总得透些水气。2022年,黄冈粮食产量54亿斤,这数字放出来,跟省里头一比,还有一成呢。你问当地人,他可能更在意,家里那亩田今年是不是能多收一点,远比网上的数据来得实在。

黄州区、麻城、武穴,再加团风、浠水、罗田、英山、蕲春、黄梅、红安,这些县区的名字拎出来,我大学同学里头就好几个,每逢过年就要赶回家,说是“县里头的事,不在城里找不到人”。其实,这些地方怎么排在黄冈市名下,不是一句“历史原因”能带过去。这事,得往回翻。

行政区划最早啥时候出来,要追溯到元朝。那个年代,管理全国讲究的是“行省”,湖北跟湖南吊在一条线上,被叫作“湖广”。那会儿的湖广管的地方大得离谱,贵州广西广东都自带点泥巴,多半一锅端了。是不是觉得那个结构有点像现在的“超级省”?其实内里不太一样。明朝之后,湖广依旧宽阔,但管得难,毕竟水网多,各地人情复杂,你光靠几纸命令,未必都能到底乡。

到了清朝,1667年,把湖广一砍,湖北湖南各归各了。你看“分家”这事,早就有先例。那年代,咱自家的黄冈,大致都在黄州府旗下,撑起七八个县。府里管得不算紧,县里的人,就是自顾自过,玉米种下,麦子收割,官事只在过节才闹得大。

到了民国,又是一阵折腾。清朝散了,军阀争地,黄冈一带时不时换换头衔,有些县甚至在省界上来回跳,像英山县,原本是安徽的,三十年代摇摇晃晃地拽到了湖北来。那时候,各地的管理说不上条理,好多县城的干部一忙起来,连县界都说不清。

建国之后,重组行政区划像做拼图,先拉个专区出来,把黄冈下头八个县归一窝,这名单读下来——黄冈、浠水、麻城、蕲春、广济、黄梅、英山、罗田。1952年,新洲又凑进来,搭了个新县。那年头,还把红安、鄂城、大冶、阳新四个县扔进专区里,弄得黄冈一度管着13个县,真像一锅杂烩。

可县多了就有新麻烦——那时候路难跑、电话也不通,县里头的建设一拖再拖。黄冈地界又多山多丘陵,到处沟沟坎坎,管理起来跟练耐心禅似的。1965年,湖北又整了个咸宁专区,把阳新和鄂城划出去,说是方便管。但日子总没定型——没过几年,专区又全部改叫“地区”,黄冈专区变黄冈地区,名头不变,实则人事上谁也说不清。

七十年代末,改革的风吹进来,新区划又一阵调整。1979年,鄂城县还“回归”,从咸宁地区溜回来。八十年代初,黄冈地区十一县齐活儿摆开了,后来麻城、广济、黄冈三个“大县”分头改成了“县级市”,想必也是种现代化的象征吧。事到九十年代中,黄冈地级市正式成立,又有黄州区、团风县这两个新成员,整体“十区县”阵势成了定局。

当然,行政区划表格里只是冷冷几行字,黄冈人真正关心的,是本地能不能发展出点新产业。新世纪以后,经开区、高新区、城东新区也都冒出来,说起来是功能区,不算进原本那十个。但是对老百姓来讲,哪个好能让孩子找到工作,哪个地方新楼更便宜,才是真的。

黄冈如今跟武汉一样,被归进了都市圈。食品、医药、建材、服装、智能家居…这些东西也许你家里就有产地在黄冈。可要追问,这地方有多少故事,区划几十年一个调整,几代人里头,谁被什么时候调来调去?谁在一次区划里搬家,谁在县界变动后才娶了新媳妇?这些杂七杂八的细节,地图上不会告诉你,文案里也只剩下一个县名。

我们常说“变革”,其实大部分时候,变的是纸上的格子,人在里面却是一茬茬长出来、老下去。黄冈的十个区县,这一路并肩走来,遇到的沟沟坎坎、喜怒哀乐,看得见也看不见。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黄冈,你懂的,那些家乡的变迁,总有讲不完的埋怨和希望。

至于以后,还会怎么变?谁又能说得准呢。黄冈的地图还在改,故事也还在续。但黄冈人的生活,好像一直都是,没变又一直在变。

发布于 2025-10-17 09:57
收藏
1
上一篇:黄冈地名由来之谜,两种说法,哪种更靠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