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一名的由来,为什么自古以来有2种说法,到底哪种说法更靠谱呢?
黄冈地名的由来,一直以来主要存在两种说法:一说因黄州境内的黄冈山得名,隋朝的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南安县为黄冈县,治所在邾城(今新洲);
另外一种说法是与古黄国有关,因古黄国和境内多山岗之地因此得名。

第一,黄冈山得名:根据明代弘治年间的《黄州府志》里面的记载,黄冈山位于府城南,清称鼓楼岗,在今天黄州区宝塔公园青云塔旁边的安国寺一带。隋朝598年改南安县为黄冈县,治所在今天的新洲区邾城一带,因黄冈山而得名, 黄冈山 “即苏轼 《赤壁赋》 所云黄泥之坂也”。
第二, 与古黄国有关:书籍《今县释名》里面有提到"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黄冈山的名字来源于古黄国和冈地。古代黄国居住的人民是夏商时期的黄夷一族,属于东夷集团的九夷之一支,他们以黄色羽毛的鸟(黄鹂鸟)为族徽,因为他们崇尚黄色、穿黄色服饰而得名。"冈"在古代表示多山岗之意。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种说法,黄冈名称的由来都与它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它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地名,更是这个地区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