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子钱还没捂热,婚礼就先被App、保险、区块链轮番薅一遍。

”——2023年10月,上海婚博会闭幕,主办方透露:每10对新人里7对把婚礼全流程交给手机,最低198块的“婚礼险”保单翻3倍,连婚车跑偏都能被GPS一键拉回。

说白了,现在的婚礼不是结婚,是结“数据”。
App把预算切成饼图,座位表拖到Excel都嫌慢;AR脸上刷一层就换妆,省下的60%时间被婚庆公司拿去加钱升级灯光。
区块链合同听着高大上,真到退订金那天,客服甩一句“上链不可改”,新人瞬间变“链”上鱼肉。

保险更鸡贼,戒指丢赔5万,可它先问“有没有警方报案回执”,折腾完警察,吉时都过了。
网友看得透:“这不就是给焦虑标价,再卖你一份安心?
”

最离谱的是“婚礼救场”——司仪迟到2小时顶班,收费两千;跟妆师跑路,应急补妆按分钟算钱。
五一假期日均47单,说明翻车比结婚多。
直播收礼看似回血,可平台抽成一半,2.4万礼物到手只剩1.2万,刚好够付无人机航拍。

环保袋、电子鞭炮、太阳能拱门,绿色是绿色,就是租金翻两倍。20人微型婚礼省下的钱,转头被蜜月酒店“海景房升级”收割干净。
绕一大圈,发现传统那套“红纸写请帖、长辈守时辰”反而最稳。
App可以下,但别当祖宗;保险想买,先读免责小字;区块链合同不如让靠谱闺蜜管钱。

婚礼的本质是俩人请客吃饭,不是给科技公司冲KPI。
把预算留给感情,比把感情交给算法靠谱多了。
——“看完只想说:别让婚礼变成大型互联网团建,简单点,少交智商税,多留点红包钱给以后娃买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