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叛逆、坏脾气、沉迷电玩,揭秘背后原因,父母警惕教育误区

青春期孩子叛逆、坏脾气、沉迷电玩,揭秘背后原因,父母警惕教育误区"/

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坏脾气、沉迷电玩等问题,确实是让很多父母感到头疼和焦虑的现象。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因素,父母需要理解并警惕,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指责或惩罚。
以下是一些值得父母警惕的潜在原因:
1. "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大脑发育未完全成熟:" 青春期大脑,特别是负责决策、冲动控制、情绪管理和长远规划的前额叶皮层,仍在发育中。这导致他们更容易冲动行事、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脾气,并更倾向于追求即时满足(如电玩的即时奖励)。 "荷尔蒙剧变:" 性激素的激增会显著影响情绪,使青少年更容易感到烦躁、焦虑或情绪化。 "自我认同探索:" 青少年处于“我是谁”的关键探索期,他们渴望独立、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挑战权威。叛逆行为有时是他们寻求自主和边界的一种方式。 "自尊心敏感:" 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非常脆弱,容易因批评、失败或社交挫折而感到受伤,可能表现为坏脾气或 withdrawal(退缩)。
2. "心理需求未被满足:" "归属感与被理解的需求:" 他们渴望被同伴接纳,也希望被父母真正理解。如果感觉不被倾听、不被尊重,或者亲子沟通

相关内容:

脸书社群中一位母亲贴文,表示自己的小孩自杀未遂刚救回来,孩子之前曾在网络上搜寻自杀方法,甚至贴文找人陪自杀,引起讨论和家长恐慌。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搜寻公众号 "亲子天下"关注

照片仅示意,非当事人。shutterstock

文:徐英豪

虚拟世界是另一个取暖管道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梁歆宜医师分析,对青少年来说,自残是痛苦的记忆痕迹,是为一段生命历程留下纪录,像是有些青少年会在 IG 开小账号,在里面发布自残照。

董氏基金会心情频道聊天室志工督导、宇宁身心诊所临床心理师李筱蓉也表示,日本有研究发现,在真实世界里缺少情感支持的孩子,在网络上反而容易找到慰藉。

她推测,参与自杀社团的人可能觉得痛苦,有短暂的自杀意念、或轻或重的自杀想法。一旦加入社团分享类似经验,就容易有模仿、鼓励或美化自杀,反而会提高自杀企图与决心,若本身状况不稳,可能因此被推一把。

潜在忧郁易透过叛逆行为表现

梁歆宜表示,青少年忧郁症比想象的多,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愤怒、不耐烦或是开心不起来,只有逃学、打电动、参与帮派活动等才有兴奋或活着的感觉,但外人看到只有叛逆的表象、觉得孩子学坏了、沉迷网络。

他解释,忧郁症可以视作情绪的重感冒,导致失眠、注意力变差、无法思考,所以讯息处理能力变弱,理解力变差。

反应到学业上,就会影响读题的能力,进而影响成绩。「如果考不好又被责备,造成滚雪球反应,孩子可能因此干脆放弃不想面对,或是出现拒学症、身心症状(如:频繁的肚子痛或是头痛)」,她说。

孩子自残可能是想求救

李筱蓉表示,有自杀意念的孩子,任何生活上的压力,都会提高自杀风险,例如考试考坏了、在乎的人过世、被分手、告白遭拒等,都会造成孩子的重大失落。此外,严重身体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也容易引发自杀意念。

李筱蓉建议,父母应认真看待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动,不能当成是在闹脾气。

「父母一着急可能容易指责,把孩子推得更远」。李筱蓉说,家长的激烈反应可能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了解,更加沮丧、害怕、无望,认为自己的消失或存在对这世界都没影响。

他也说,很多自杀的孩子不是真心想死,只是因为觉得活着痛苦,想要移除痛苦。梁歆宜也指出,青少年是很矛盾的,会在社团里讨论,反应出他们的犹豫,有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求救讯号。

向孩子释放「我想听你讲」的讯息

梁歆宜说,当孩子有自杀念头,当务之急是让孩子意识到真实世界有人爱着他、关心他,建立起支持性的安全网,才能把孩子从自杀的念头拉回来。他建议,父母面对危机先冷静、多倾听,不要夹杂情绪或责备,要表现出愿意接纳。

他强调,父母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尽管心里着急,仍要保持冷静,不要太刻意找孩子聊天。可以在开车时、走路散步、一起逛街、买东西或是用看到的文章做开头,找个话题跟孩子聊,父母可以释放出「我想听你讲」的讯息,但是要给孩子一点空间和时间,重点在于父母的「陪伴、倾听、接纳」。

李筱蓉也补充,孩子的痛苦可能来自考试考不好、男女朋友分手等,父母可以表达关心,多听孩子讲,不要急着「教」,甚至可以让孩子谈他对自杀的想法,不需避讳,「陪伴与倾听本身就很有意义」,李筱蓉强调,如果不知道要说什么,可以写纸条、准备孩子爱的点心。

专业介入,建立支持的安全网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不想与父母谈怎么办?梁歆宜说,如果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谈,也可以找孩子信任的亲友、家教或老师等,或者是孩子信任、感觉舒服的咨商师、心理师介入,诚恳的跟孩子谈。

李筱蓉心理师也谈到,网络上也有正向团体,例如董氏基金会每周五晚间8点到9点半有聊天室,由专业医师和心理师在在线陪聊,参加者可匿名,由专人引导说出心理困扰,形成互助式支持;而孩子在学校时间最久,可以结合学校和小区心理卫生中心等资源,让专业介入。

★版权所有,转载请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

开启你和家人、孩子、上司良好沟通方式,从萨提尔的对话练习开始!

发布于 2025-10-16 13:27
收藏
1
上一篇:LOL电玩地图开启攻略,详解电玩地图的开启与关闭方法 下一篇:电玩决战万圣夜,手机疯狂魔鬼城游戏攻略解析——重点与难点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