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把火锅玩成实验室,茶底、豆瓣、熊猫牛油轮番上阵,你胃里的老印象该升级了。

别急着打卡,先把这篇收好,我踩坑排雷后的私藏路线,比网红滤镜靠谱。

茶火锅听着玄,沏茶师把蒙顶黄芽熬成汤底,入口先苦后甘,涮毛肚自带回甘,2万锅月销量不是刷的,是成都人拿嘴投票。
怕辣就选五里关非遗锅底,豆瓣发酵三年,辣得沉稳,国庆排1876桌,我排了3小时,吃完直接放弃第二天早餐。
串串香也卷成90年代片场。
玉林新装修还原老茶铺,竹椅、录像厅、搪瓷缸,拍照发抖音,点赞比串还多。

想吃得高级,去龙户人家,五星牌子挂在门口,牛肉粒比骰子大,蘸碟加原汤,一口下去明白什么叫“官方认证”。
夜里想微醺,串啤实验室把精酿龙头装在桌边,自己打酒,度数写在杯壁,喝倒前记得买单。
小吃区才是隐藏战场。
担担面非遗老头谢丰去年收徒,徒弟第一天就学怎么捣芝麻酱,香味飘半条街,我蹲门口吸了半小时。

甘记肥肠粉整出自煮礼盒,料包分开,回家倒矿泉水就能复刻,我带回北京送领导,他吃完把汤都舔了。
冒菜有了标准,辣度写进表格,芙蓉树下直接上机器人,辣度0.1级可调,我试了下0.3,鼻涕刚好不流。
兔头别啃得狼狈,梅记直播教你先掰后啃,一拧就脱骨,百万粉丝在线刷“学会了”,我边学边啃,手指染红像作案现场。
樟茶鸭子跟三星堆联名,绿盒青铜脸,鸭子肚子里塞茶叶,切开冒香,我送外地朋友,他舍不得吃供在书架。

想一次吃全,建设巷18点前别去,人比串多。
提前在“美味不用等”拿号,排到你了系统会喊,省得原地罚站。
地铁14号线新站出口就是美食地图,出站50米先到“海椒市落舌”,投影墙涮串,涮一片毛肚落一片雪花,小朋友追着光斑跑,大人趁机抢最后一份黄喉。
成都把味道做成更新包,每月在线升级。

你带着旧攻略来,胃会被踢出局。
按这篇吃,踩雷算我输,记得带消食片,因为胃永远追不上成都的上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