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控南北、江贯东西”,九江千年古郡的历史角色与战略地位

“湖控南北、江贯东西”,九江千年古郡的历史角色与战略地位"/

“湖控南北、江贯东西”这句描述,精准地概括了九江在中国地理格局中的独特地位,也揭示了其在历史上扮演的多重重要角色。具体来说,九江扮演了以下几个关键角色:
1. "交通枢纽与战略要地 (Strategic Hub and Transportation Center):" "“江贯东西” (River Connects East and West):"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古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九江恰好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扼守长江咽喉,是长江流域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它连接了长江中上游与下游,沟通了东西交通。古代的漕运、商旅、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九江这个节点。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九江都是关键的停泊、转口和补给站。 "“湖控南北” (Lakes Control North and South):" 这里的“湖”主要指鄱阳湖。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北岸紧邻九江。湖泊的存在,使得九江在控制鄱阳湖区域、进而影响长江中下游南北交通和湖区的军事、经济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鄱阳湖的吞吐调节也影响了长江的水文,而控制了鄱阳湖口,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长江中下游的部分水路控制权。
2. "军事重镇 (Military Strong

相关内容:

上期我们讲了宜昌,今天我们顺着长江东进来聊聊九江,九江这个地方被称为“吴头楚尾”,因为这里是古代吴国西端和楚国东端的交界区域。宋代文人黄庭坚写道:“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大家仔细看看九江这个据点,它的北部是大别山,西南部是庐山、幕阜山和九岭山,东部又是黄山和怀玉山,可以说以九江为中心的周边大山刚好在这里围成了一个三岔口。而在古代以水路运输为王的年代,这里又刚好是自西向东流淌的长江和自南向北流淌的赣江经鄱阳湖对接后的交汇点。

而且古代的鄱阳湖面积要更靠北,大家看一下西汉时期扬州刺史部鄱阳湖附近的湖泊分布,这个蓝色的湖泊“彭蠡泽”就是古代鄱阳湖的前身,而这个橙色的区域就是现在鄱阳湖的范围,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这片湖面在历史上是一直在往南移动的,也就是说古代的九江这个地方是通过长江贯通东西,通过湖面沟通南北,那你说它重要不重要呢?

底图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至于“九江”这个名字的由来,大家可能认为在古代这里有九条江,但我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就算把九江周边所有比较大的河流通通加起来,也就只有六条,它们是修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还有这条长江。所以九江的“九”字应该不是指实实在在的九条江,而是对九江地区河网纵横地理场景的形象描述,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字代表“极多”,像九重天、九州等等,对不对!

前面我们讲的是九江在水路交通上的优势,如果将这种优势映射到古代经济上就叫“水路要道能搞钱”,其实九江在古代的“牛气”不止这一点,准确的说应该是“水路要道能搞钱,兵家必争能保命,文人背书能出名”,通过这三件套,使九江成为了历史上长江边的重要节点城市。钱怎么搞?古代没有高铁也没有飞机,大型运输全靠水运,九江刚好卡在长江“黄金水道”的关键位置,南方的粮食、茶叶、瓷器想要通过赣江、长江、运河运往北方;西边四川、湖南、湖北的商船想要去往江苏、上海一带,都必须要经过九江,可以说这里是古代的“水上物流中心”,就不说通过中转贸易来挣钱,收点过路费都能发财对吧!

如何保命呢?九江处于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以及苏皖沿江平原的衔接处,如果这个地方守不住,敌军战船从九江顺江而下两三天就可以冲到南京,整个长江防线就会崩溃。大家看九江地区的细节图,它北面的长江平均宽度在1.5公里左右,古代又没有现代架桥技术,如果敌军想要从江的北岸来到南岸,要么是玩命划船,要么是等到冬天江面结冰,但九江段的长江流域是没有结冰期的,所以只能抢渡长江天险,那你脑补一下,一面是玩命划船,一面是岸上放箭,如果还放火箭,那进攻方很可能被烧成烤鱼。我们再把视野往南移,九江的南部是庐山和鄱阳湖,庐山可以阻挡陆上机动部队的快速南下,特别是骑兵!鄱阳湖又能够成为水面战场的缓冲池,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守军在九江这个据点失利,还可以退守到鄱阳湖中打游击。

因为鄱阳湖的水域复杂,湖中岛屿星罗棋布,非常适合小型船只对大型战船的骚扰作战,具体的战争方式大家可以参考太平军与湘军水师的湖口之战。石达开主动放弃湖口外围防线,将湘军水师主力诱入鄱阳湖内,随后太平军用木排、铁链封锁湖口,将湘军水师分割为“内湖”与“外江”两部分,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在鄱阳湖内,太平军水师以小艇为主,灵活穿梭于湘军大型战船之间,投掷火罐、火药,焚烧湘军战船,湘军的战船由于体积比较大,鄱阳湖内水域又很复杂,掉头转向都很难,所以就沦为了活靶。

那有人会说,不打鄱阳湖不行吗?如果是要顺长江东进攻陷南京,直接去就好了呀!为什么非要在鄱阳湖耗?这个道理其实讲过多次,如果鄱阳湖拿不下就等于没有完全拿下九江这个据点,九江拿不下,人家就可以用铁链封锁长江江面,这样还是会造成顺江东进的进攻方首尾不相连,最终被防守方各个击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鄱阳湖它天生就是兵力培养的天选之地,首先鄱阳湖平原一直都是产粮大户,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期间,朱元璋的兵饿得啃树皮,陈友谅的兵则是顿顿鱼肉。打仗除了吃饭,还要有兵器,鄱阳湖湿地大家都知道吧,这里虽然不是马匹的主产区,但小规模的养马还是没有问题的,南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在九江设立“马监”,训练出的水马兵能骑马涉水作战,金兵看到宋军骑马冲进湖里,吓出一身冷汗。而且庐山脚下还有铁矿,岳飞镇压杨幺起义时,九江造的连弩一箭可以穿三船。所以鄱阳湖如果拿不下,人家就有东山再起的资本。讲了这么多,九江在古代军事上其实就是扼守咽喉、自带护甲、无限补血的的超级堡垒!

底图来源:新华社 邱晓燕 摄

那至于“文人背书能出名”这一点,还是因为有庐山撑腰,李白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接把庐山瀑布送上了唐朝热搜,加上这里又是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的三岔口,自然也就成为了古代信息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文人喝个茶都能交换十个八卦,山水风光加上悲情往事、名人八卦,文人来这儿旅游打卡、写诗骂街、追星考古一条龙,想不红都难!

现在的九江虽然与战略要地不挨边了,但它地处湖北、安徽、江西三省的交界点,同时也是连通这三省最便捷的通道口,而且九江对于江西来说是最有牌面的门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地图上可以看到江西有四大门户,“东大门”上饶、“西大门”萍乡、“南大门”赣州,还有就是“北大门”九江。这四大门户中九江是非常独特的,其实江西的整个地形形成了一个包围式的孤立环境,除了九江这里是一个比较大的北向开口以外,其它的三个大门其实生来就是封闭的,赣州和上饶这两座大门面对的是经济不太活跃的山区,萍乡虽然面对的是长株潭城市群,但是它的规模还是有限,而且就算能辐射到萍乡,从萍乡再向内抵达江西经济腹地南昌的距离还是太远,难度太大。只有九江这个地方濒临长江,又有鄱阳湖赣江水系能直达鄱阳湖平原和吉泰平原的经济腹地。

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九江借助水路交通的优势,始终能成为鄱阳湖平原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有杠精肯定会说九江还只是江西经济的第三把交椅呢,它都比不上坐第二把交椅的赣州,那没办法,谁叫赣州家里有矿,有稀土呢?当然九江也有其缺陷,历史上九江的城址一直因为被淹而东移到海拔更高的位置,建城地点的稳定对一座城市的财富影响力积累也至关重要,当然任何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今天关于九江球局就讲到这里了,如果您喜欢球局的内容,不妨看看下方的专栏内容,专栏内容更精彩!

发布于 2025-10-11 23:28
收藏
1
上一篇:九江水文化01,探寻江西水韵之源 下一篇:千年湖湘城鉴,岳阳人文风物探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