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日常饮食中转基因食品摄入量揭秘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答案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并且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回答。不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消费转基因食品是普遍的:" 在美国,转基因(GM或GMO)农作物及其产品是食品供应链中非常普遍的一部分。许多常见的食品成分都来自转基因作物。
2. "主要消费的转基因作物:"
"大豆:" 大约95%的美国大豆是转基因的,主要用于榨油和制作动物饲料。因此,含有大豆油、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粉等的许多食品(如人造黄油、零食、肉类加工品等)很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玉米:" 大约90%的美国玉米是转基因的,主要用作动物饲料,但也用于生产高果糖玉米糖浆、玉米淀粉、玉米油等食品。
"棉花:" 大约95%的美国棉花是转基因的,主要目的是抗虫害,但其副产品棉籽油和棉籽粉也可能进入食品。
"其他:" 还有一些转基因番茄、番薯(甘薯)、木瓜等也有种植,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3. "难以精确计算“吃了多少”:"
"间接消费:" 大多数人吃的转基因食品不是直接吃转基因作物本身(比如直接吃转基因大豆),而是吃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加工食品。例如,汉堡包里的肉饼
相关内容:
美国人吃了多少转基因食品?
“从早餐的谷物麦片到晚餐的沙拉酱,我家冰箱里的食物几乎都含转基因成分,全家吃了十几年从没出过问题。”家住美国俄亥俄州的家庭主妇萨拉·琼斯拿起超市购物袋里的商品介绍道。在美國,像萨拉这样常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不计其数,转基因食品早已深度融入美国人的日常饮食,从超市货架到家庭餐桌,其身影无处不在。
美国是全球转基因食品消费大国,转基因食品的普及程度远超大众想象。据美国杂货商协会统计,美国超市货架上75%至80%的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种类多达九千余种,覆盖了谷物、油脂、零食、饮料等几乎所有食品门类。走进纽约皇后区的一家普通超市,转基因食品的踪迹随处可见:生鲜区的夏威夷木瓜95%以上是转基因品种,这种通过基因技术抵御环斑病毒的木瓜,让曾濒临灭绝的产业重获生机;食用油货架上,标着“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的瓶装油,原料几乎都来自转基因作物——美国种植的大豆93%、玉米90%、油菜90%均为转基因品种 。
加工食品区更是转基因成分的“主战场”。萨拉随手拿起的玉米片,配料表中的“玉米粉”“玉米糖浆”均来自转基因玉米;孩子们爱吃的薯片,使用的植物油源自转基因大豆或油菜;连面包房的吐司面包,制作时添加的卵磷脂、乳化剂等辅料,也多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指出,美国年产的转基因大豆中,超过一半用于国内消费,除了榨油和制作食品原料,还会加工成蛋白粉等营养补充剂,全方位进入食品供应链 。
在专业领域,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早已通过长期验证。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亨利·米勒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仅此前10年,美国人就累计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 。而从20世纪90年代第一代转基因食品在美国上市至今,近四十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等多个部门的长期跟踪监测表明,未发现任何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导致的安全事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阿兰·贝内特教授解释,美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极为严格的审批制度,一种新产品上市前需历经5至10年评审,企业需投入千万美元级别的检测成本,多重保障确保了其安全性 。
这种长期食用习惯也延伸到了餐饮行业。芝加哥一家连锁餐厅的主厨汤姆·威尔逊透露,餐厅使用的番茄酱、沙拉酱等调料,原料都含转基因成分,“我们从未接到过顾客因食用这些食品出现不适的投诉,毕竟这些原料在美国市场已经流通了几十年。”就连养殖场的畜禽饲料,也以转基因玉米和大豆为主,这意味着美国人日常食用的鸡肉、牛肉等肉类,虽未直接使用转基因技术,但养殖环节早已与转基因食品深度关联 。
从普通消费者的日常饮食到食品产业的供应链体系,转基因食品已在美国构建起完整的消费生态。九千余种食品覆盖生活所需,近四十年无安全事故的实践,以及每年数以万亿份的消费量,都直观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普及度与安全性。正如萨拉·琼斯所说:“对我们来说,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和普通食品没什么区别,它只是让食物更丰富、更实惠的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