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每天吃糖的数据说出来吓人,平均能塞进22块方糖。
他们直接把糖当主料,水果蘸糖吃,连蜂蜜都往里加,全国胖的人快占一半,有州还超过四成。
青少年里22%都有肥胖问题,这还没完,大脑居然会因为吃糖成瘾,戒都戒不掉,就像吸毒一样。
美国人吃糖上瘾不是乱说的,科学家发现他们大脑多巴胺系统变化跟吸毒差不多。
现在有35%的人都控制不住自己,不吃糖就烦躁,越吃越多。
美国自己承认了这事,但是处理方式有点离谱。
医生本来说血糖超过6.5算糖尿病,现在偷偷改成八以下算正常,直接刷掉六百万病人,药厂股价立马涨。
最搞的是他们一边改标准,一边卖药赚钱。
糖尿病人的药费一年一万六千美元,还不算肝肾胃各种并发症。药
卖得多反而赚翻天,普通人的医保越来越贵。
这套路美国玩了三十年,从换玉米糖浆开始就有猫腻,政府补贴种玉米,让超市便宜垃圾食品遍地都是,普通人吃不起健康食品。

中国这边糖消耗量涨得快,城市里加糖摄入二十年涨了三倍,年轻人更严重。
以前不爱吃甜现在饮料全是果葡糖浆,连米饭面条吃多了也等于吃糖。
现在全国糖尿病患者接近一亿四千万,成了世界第一。
很多人还觉得不碍事,到时候吃药就行,完全不懂预防。
好在国家已经开始管了,卫健委搞了三年体重管理,上海学校不准卖高糖饮料,广东给糖尿病前期报销治疗费。
现在还有国产血糖仪能戴在身上,五分钟测一次血糖,比手指扎针强多了,价格也便宜。
这些设备能提醒你别乱吃,一碗米饭等于十三块方糖,奶茶喝多了马上就知道。
美国那边还在为玉米糖浆和蔗糖吵来吵去,这边已经动手解决。
现在网上都能查配料表,买饮料先看等级标识。
其实不需要太纠结能不能吃糖,关键是要知道自己吃了多少。
比如超市买的白米,一百克大概就有五克等效糖分。
年轻人现在慢慢开始注意这点,虽然还有人觉得麻烦,但是总比生病吃药划算。

动态血糖仪普及以后,很多人发现吃顿外卖就能飙到危险值。
有人开始自己换食谱,减少白米饭改吃杂粮,少喝甜饮料。
现在外卖平台也会提示糖分,年轻人买东西开始在意这个数据。
不过也有些人还是无动于衷,觉得年轻身体扛得住,可是一旦得病就晚了。
美国糖尿病协会最近又修改指南,药企股价又涨了。
他们那边医保费用节节高,普通人生病负担越来越重。
中国现在控糖算是刚起步,年轻人慢慢开始学着看标签了,但老一代还是不太在意,总觉得"甜的对身体不好,但少吃点没事"。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小意思"上,长期累积下来同样要命。
有些地方超市开始贴糖分标识,饮料分级也慢慢推行。
社区宣传说控制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风险,但具体方法还是要自己琢磨。
现在网上有很多碳水换算表,一碗米饭到底等于多少方糖都能找得到,只是得抽时间去看才行。

药店卖的国产血糖仪三百多一个,能戴一周不用扎手指。
有人担心数据准不准,但实际上够用了,至少能看到趋势。
现在年轻人喜欢用这些小工具,觉得比吃药提前预防更有用。
不过大部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等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再说。
国家卫健委的计划说要持续三年,现在才刚开始。
上海试点的效果还不错,当地儿童肥胖率略有下降。
但想大规模改变生活习惯很困难,毕竟好吃的食物诱惑太大,而且很多商家还是偷偷加糖。
现在年轻人开始互相提醒,看到朋友喝奶茶也会劝,说"哎别又喝这个,糖分太高了"。
美国那套先吃糖再靠药续命的模式,在他们那儿行不通了,现在只能另寻出路。
中国吸取他们的教训,提前预防总比等病发了再花大钱。
动态血糖仪之类的设备越来越普及,价格也下来了,普通人买得起。
未来可能越来越多人都会开始监控自己的糖分摄入,但现在才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