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人智慧,“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背后的投资哲学

解析古人智慧,“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背后的投资哲学"/

“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 这句俗语是中国传统投资和财富保存观念的一种体现,它根据不同社会时期的特征,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财富保值增值建议。具体含义如下:
1. "乱世买黄金 (luàn shì mǎi huáng jīn - In times of chaos/disorder, buy gold):" "乱世 (Chaos/Turmoil):" 指战乱、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政治不稳定等时期。在这些时期,社会秩序混乱,货币可能急剧贬值,经济活动停滞,各种投资风险极高。 "黄金 (Gold):" 黄金具有几个关键特性使其在乱世中成为理想的选择: "价值稳定:" 黄金作为贵金属,其内在价值和公认度跨越时空,不易像纸币那样因通货膨胀而完全丧失价值。 "保值:" 在经济崩溃时,黄金往往被视为最后的“硬通货”,能够有效保存购买力。 "便携与易变现:" 黄金相对容易携带和转移,且在黑市或私下交易中通常能被快速接受,便于应急。 "避险:" 是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人们倾向于在不确定时期将财富转化为黄金。 "含义:" 在社会动荡、经济前景不明朗时,应将财富投入到黄金上,以求保值和避险。
2. "盛世藏古董 (

相关内容: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里,产生了许多从生活实践中总结的俗语。其中有一句俗语叫:“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看头一句“乱世买黄金”。

所谓“乱世”,就是混乱不安定的时代。诸葛亮在《出师表》写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中能够苟且保全性命,就已经很不错了,怎么敢奢求在诸侯里面出名呢?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具有商品的属性。但是,黄金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还具有货币的属性——而且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货币。宋真宗赵恒劝人读书时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比黄金、粮食、美女更具诱惑力的东西吗?

身处战乱年代,各种货币都有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钱不值钱了。”只有黄金,几乎不存在大幅度贬值的风险,与铜钱、银子等相比,等价比最高。同时,黄金因为体积较小,又容易保管、携带,因此成为王公权贵、富商巨贾争相购买、收藏的“避险工具”,当作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黄金的总量不多,当王公权贵、富商巨贾都在尽量把手中的货币兑换成黄金,或者大量囤积黄金时,黄金的价格就会飞涨。这将会刺激更多人来购买和囤积黄金。这就是“乱世买黄金”。

我们继续看第二句“盛世藏古董”。

乱世结束了,来到盛世。盛世时期,经济社会趋于稳定,黄金的价格跟着变得稳定起来。既然黄金的价格变得稳定,那么王公权贵、富商巨贾就不愿意,也没有必要再囤积大量的黄金,转而投资其它有利可图的物品,比如古董。



古董与黄金一样,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只是,古董有贬值的风险、又容易破碎,不会被人们作为乱世时的收藏品。进入盛世时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逐渐有了收藏古董的能力,对古董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古董就有了收藏和投资的价值。

在国外,古董文物收藏热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四大拍卖行中,苏富比、佳士得的发家和成名,基本上是在上世纪60、70年代。嘉德和保利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它们的发家和成名则更晚,差不多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事情了。



其实,中国人对古董的热爱由来已久,因为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文物大国,“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深入骨髓。只不过,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这种对文物的浓厚兴趣只能藏在心底。

近些年来,一部分中国人富裕了起来,腰包鼓了,拥有了雄厚的资金,开始收藏起古董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物鉴宝类节目《鉴宝》,由知名文物收藏专家上电视节目对各类古董进行鉴定,评估价值,深受观众追捧,收视率非常高。



这就是“盛世藏古董”。

当然,人类早已告别金本位制,黄金不再作为流通货币。不过,今天的中国人,既要收藏古董,又要收藏黄金,都是取其投资的属性,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参考资料:《出师表》《乱世买黄金,盛世藏古董》等】

发布于 2025-10-07 13:13
收藏
1
上一篇:马未都亲历摔碎古董,揭秘收藏家面对失落的复杂心态 下一篇:考古学家齐东方深度解读,探寻历史的秘密——考古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