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面这种理解,大多数人很自然就认为,电能是通过导线,随着载流子的运动而被传送的。
据此,有人用如下动画表示这种过程。导线中流动的载流子彼此连成一个环状的列车,从电源出来的载流子能量满满,穿过负载后,能量被消耗一空,电子空车又返回电源重新装载能量,再出发。
然而,导线中的载流子的速度其实比你想象的要慢的多。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算一算。
考虑铜导线,假设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电子作为载流子。现有1mol的铜,它的体积为 ,摩尔质量为 ,密度为 ,则铜导线的载流子的浓度为 其中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查得铜的密度,代入得 的值大约为 个/立方米。根据电流强度的定义,它等于单位时间内穿过导体截面的电量 设有导体横截面为 ,载流子的浓度为 ,漂移速度为 ,所带电荷为 。
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因此,世间万物的最佳的和谐结构内部的正负电荷之和必为零。如果要将这些原本均匀相间的正负电荷残忍分离,那必然就引起它们的强烈反抗,因此你得付出代价。
相隔一定距离的电荷,都处于对方形成的电场的势力范围中,或吸引或排斥。但却因为某种阻隔,无法无限靠近或远离。保留进一步靠近或远离的趋势和潜力——引而不发,就像射雕大侠手中的弯弓一样,形成彼此之间共有的一种潜在的能量,此乃电势能是也。
那么,说来说去,作为电能本质的电势能,到底存在于哪里呢?有人说,势能是作用双方共有的,但这样说还不够明确!现代物理学认为,势能是场的能量。场的能量与动能不同,它不是被一个运动的粒子所携带的,而是处于粒子周围的空间中。这其实是场的观点所带来的最深刻的物理思想的变革——能量存在于空间中,而非物体上。而实际上,不光电势能如此,重力势能也是如此,所有的势能都是如此。当你剪断悬挂重物的的绳子,物体的势能将被释放,产生能量转化。实际上,墙上的插座打开时,类似的事情也发生了:被蓄于插座内的能量就被放行了。
其实,只有这种引而不发的能量才可以收放自如,如果电能本质上是动能,那岂能靠一个开关就能管得住那千千万万个活蹦乱跳的载流子儿?一个高温物体,它要散热,不要说什么开关,就算是用毛毯包起来,你都很难阻止它的能量流出,因为热能本质上真的就是微观粒子的动能。你现在明白了,那些带电粒子的体系所具有的电能,并不在粒子自身上,而是粒子的身外之物,它在粒子的周围空间中。它并不会随着载流子的运动而被同步输送。但它会随着电场的建立而扩展到所能到达的全部空间。如果电荷是静止的,则只有电场,只有电场能。但若是运动的电荷或电流,还会有磁场!因此更安全的说法是电磁场,电能包含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电场的能量存在于电场的空间中,它应该可以用电场的量来表示。没错,单位空间体积内电场能量为 其中 为电场强度, 为介质电容率。对此式,下面浅色字体部分给出了一个简短的推理过程,不感兴趣可以跳过。考虑最简单的均匀电场,它可通过平行板电容器获得。类比上述挖坑过程,设某次充电 ,此时电容器的电压为 ,则外力在此次充电时做功为 。
若将充电过程中外力反抗电场力所做功累计起来,就是获得的电能,即 设最后电压为 ,设电容器电容为 ,设每一次充电无限小,则上式为 根据电容定义 ,即 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表达式 考虑到 及 ,可知 这说明,单位体积内电场的能量,即能量密度为 对于电路,由于电流的磁效应,还有磁场,磁场能量密度与电场能量密度是类似的,即 其中 是磁场强度, 为介质磁导率。所以得电磁场能量密度就是 此式对一切电磁场都适用。因此,只要知道电磁场的分布情况,将其对空间积分,就得到电磁场能量的值。讲到这里,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电池里面储存的是电能吗?如果是,也是存在于电池内外空间中吗?
这其实涉及电能的另一个问题:电能是如何被存储的?
提示:下面这一节与主线关系不是特别大,不感兴趣可以跳过。03电能的存储方式很多人认为,储存电能的装置——电池,里面就装着电能,打开盖子就可以享用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电能并不一定以电能的形式存储,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以电能的形式存储。
就拿化学电池来说,它存储的是化学能,在充电时,电能被转换成化学能,使用时,化学能又被转换成电能。那么,电能有哪些常见的存储方式呢?简单的说,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直接以电磁能的形式存储。如果你有办法将一堆正负电荷隔开一定距离放着,让它们日思夜想都无法汇合,那你就存储电能了。莱顿瓶就是干这事的。如下图,内外各贴有一层锡箔的玻璃瓶,从外面伸入金属链将电荷引入,关上盖子,电荷就被装在瓶子里了,也就装了一瓶电能了。据说美国的那个冒险家富兰克林曾用莱顿瓶收集雷电的能量。
根据电流的磁效应,电流流过线圈时产生磁场,因而具有磁能。人们通过给超导线圈通电,将电能变成线圈的磁场能量而存储起来,这种技术成本极高,应用不多。第二类就是前面提到的化学储能。化学反应放出能量,例如蜡烛和柴草燃烧后放出热能。而化学电池能将反应放出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电池是锂电池,因为锂很轻,所以一块小小的锂电池可容纳不少能量,这是它能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讲完电能的存储问题,重新回到我们的主线问题上来。
04能量的转化有了以上对于电能本质及存储方式的了解,对于本文开篇中提到的电路中的能量转换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得稍微清晰些了。之所以说“稍微”,因为这一节我们暂不讨论能量的流动,只讨论转化。在电源被接入电路之前,它有一个储能的过程,例如化学电池就存储了化学能。我们来讨论这之后的电路工作过程。电路中的电源是能量的提供者,负载是能量的消耗者。因此,一个电路在工作过程中,涉及两个主要的能量转换。第一个转换是指能量从电源中被转换成电能。这个转换是通过一种与电场反抗的力——非静电力的做功实现的。非静电力泛指一切能反抗电场力的力。它像法海那样,专门拆散恩爱的配偶,所以它擅长分离电荷到两极。
大家想,外电路中的电子的动能从哪里获得的?当然是经电场加速而获得啊!因为电源外存在电场,它必定会对电子做功嘛。
注: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和电场力一起对电子做功,此处暂且不表。实际上,在电子每两次与晶格碰撞之间,电子有一个短暂的加速过程,电子获得动能,但与晶格碰撞会导致电子的动能损失掉。
也就是说,电子这点动能是不断失去和重新获得的!电场不断为电子提供后勤补给,电子不断的得到动能,然后送给晶格变成热能。如果将电能本身理解为载流子的动能,那么你很容易错误的认为:从电源流出的电子具有动能,这个动能在流经回路过程中慢慢消耗掉。这明显是不对的!动能不过是电能转换热能的一种途径,而不是电能本身。如果只考虑纯电阻电路,上述不断进行的转换过程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电源储能➞电能➞热能因此,电场能就相当于起到一个换手的中间作用。如果电场能的收支平衡,那么电场能可以保持不变,电源的储能与负载耗能一致,这就是稳恒电流电路的情形。什么是稳恒电流?为了后续内容,这里也讲一下。
简单的说,稳恒电流是指电路中的任何一点的电流密度都保持不变的电流。由于电流是由电场驱动电荷运动导致的,要使电流不变,则电场就要恒定;而电场又是电荷激发的,要使电场不变,则电荷的分布就要不变。因此,稳恒电流就要求各个点的电荷密度保持不变。以水流为例,如果其内部任意点的流速保持完全恒定,则水的任意点的密度也保持不变,这种现象叫层流。如下图,此时水就看起来像静止的一样——虽然它实际上在流动。
这里要注意一个事实,虽然稳恒电场是不变的,但是它的能量实际上是在以光速流动的,这也是它与静电场的区别之一。正如层流现象中的水,它实际上也在流动。然而,这样一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需要导线呢?电磁场存在于空间中,传播也不需要介质,那输送电能应该也不需要导线了吧?可能你会说:不行啊,要接通电源正负极,才有机会让非静电力持续做功,否则若是开路电源,它与电源内的静电力一下子就妥协了,二者平衡,形成一个电容器,电场出不来啊。对!但这个问题好说,接通就行了,但不必费那么大劲,拉那么远的电线,反正电磁场自己也会过去啊!为什么实际情况是,电线必须拉到用电的目的地去呢?
这应该算是本文中最硬核的问题。
先来看两张图。这个人用力抖动绳子,他成功的将大部分能量输送到绳子的末端连接的物体处。
如果空间只有一种物质,且密度均匀,显然是不行的。你必须恰当的安排空间物质的分布。物理规律在面对这种空间时,会根据一种自然的最优化方案。例如光学中的费马原理、力学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确定一条最佳路径。
提示:下面浅色字体是关于电磁波的传播的部分,可选读对于电磁波中的高频的部分,例如可见光甚至紫外线,它的波长较短,光基本按直线传播。在碰到介质分界时,光也会按照费马原理来安排自己的走向。不过,要让沿着某个特定的路径走,也必须采用类似于电线的做法,例如光导纤维就是干这事的。而对于一般的电磁场来说,波动性非常明显,极易发生衍射。电磁波从某个点发出,一般情况下,会向四周发射。随着传播距离增大,电磁场会扩散到越来越大的范围。考虑电磁波扩散中的两个球面,半径分别是 和 ,它们的面积比为 不考虑能量的损失,这两个球面上的能量一样多。因此,这两个球面上的能量密度比为 可见,能量密度是按照距离的平方衰减的!如果想在目的地接收到足够多的能量,你需要在那里竖起一面巨大的电磁波接收墙。所以,任由电磁场在空中自由发挥肯定不行的!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引导,让它能沿着一条路走,能量才会沿着该路径传到目的地。要想使电磁场能沿着某条路径到达目的地,我们必须对空间中的物质分布作适当的安排,使这条路径成为电磁场运动的最优路径。那么,该如何安排空间中的物质分布呢?最神奇的事情来了!人们发现,按照电磁场的边值关系,通电导线就在空间中开辟了一条最佳路径,因此电磁场就会选择沿着导线走!换句话说,你想让电场能量流到哪里去,你只要把电线拉到那里去就行了。呃,是不是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能你会说:废话,电流去哪里,自然会把能量带到哪里,还用的着你说这么多废话。是的,你的话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事实!我这里先摆出事实真相,后面再跟你讲道理说明白。首先,电场能量并不是被电流带着走的。因为,电场可存在于导线之外,它的传输路径与电流的路径并不重合。并且,能量也不是随着电流同步走的,电能是以光速传送,比电流快多了!更更重要的是,电能的流向甚至不一定是沿着电流的方向,而是反方向的!你可能不信,放心,后面会让你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另一方面,电场能量可以到达没有电流的地方。若电源与用电设备非常靠近,而且你不在乎损失的电能,也不在乎电磁波扩散到空中会造成什么影响,你的确不需要拉线连接负载,电能仍然可部分的被输送。例如,电磁炉和微波炉不就是用电磁波传送电能吗?用电磁炉时,你不用担心触电,因为本来就没有电流接到你的锅上嘛!微波炉之所以把门关上,也是为了避免电磁波跑出来了。
能否不借助导线,就能在空中建立一条高效的能量传输通道呢?显然,要高效,意味着能量不能分散,因此这个通道应该是一维的,而不是三维的。各种无线传电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中。例如相控阵雷达、激光器、通信用微波天线、八木天线和抛物面天线等。然而,没有一种商业上可行的技术能够在没有长距离金属导线的情况下远距离输送大量电能。所以,我没有愚弄你,说电能是被电流带着走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们看到,电场能只是碰巧也沿着导线走罢了,但它一点都不想等着跟电流同流合污,而是顺着导线急速飞驰,将电流远远的抛在后面。那么,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电场能乖乖的沿着电线走?这涉及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坡印廷矢量。06坡印廷矢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既然如此,当我们考虑某个空间范围内、单位时间内所有的能量转换和流动以及增减时,这些量之间应该构成一个等式,比如:转化来的-转化走的-流走的=增加的这种公式化的语言,不仅指出能量应该守恒,而且表明它是如何守恒的。类似的,电流的连续性方程就是电荷守恒定律的这种公式化表示。设单位时间内,某闭合曲面 内的电荷减少了,那么这个减少值必然等于电流密度对这个曲面的通量,即 根据稳恒电流的性质,上式右边为零。那么意味着,凡是稳恒电流,它的电流密度矢量的场对应闭合曲线,因为只有一个闭合曲线才能确保对任意闭合曲面不产生通量,这一点与磁感应线一样。好,下面就按照这个思路来探讨一下电磁场的能量的流动。现在有一直流电路,在这个电流所在的空间中任意取一个闭合曲面 。单位时间内,这个闭合曲面内的电场能量收支和结余之间应该也满足一种关系。下面将这个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
那么,为什么电磁场的能量传输速度是光速呢?这一点也可从坡印廷矢量得到解释。在解释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电流密度矢量。前面说过,它其实就是所谓“荷流”——表示电荷流动的矢量。我们看它的表达式 这里的 是载流子的浓度,那么 一起就是载流子的电荷密度,用 表示,则电流密度矢量可以表示为 这个表达式清晰的给出了 的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内的电荷移动所形成的一个物理量。如果参照这种结构,能流密度矢量应该可以写成 并且 的大小应该就是光速 。而实际情况的确如此,按照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证明 其中 就是光速。因此,电磁场的能流的速度是光速。 下面以稳恒电流电路为例,看电磁场的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07直流电路中的能流根据前面所讲,之所以电场能量不再是朝四面八方辐射,而是沿着电路的导线传输,背后起作用的是电磁场的边值关系。它给出了一种限制条件,要满足这个条件,电磁场只好沿着导线的方向传播。可见,这个边值关系挺神奇的。但本文不准备推导这个边值关系,只是直接给出,有兴趣的,可以参阅有关资料。边值关系是指,在介质的分界面两侧,电场和磁场的切向和法向分量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具体说就是,电场强度 和磁场强度 的切向分量分别相等;而电位移矢量 和磁感应强度 的法向分量分别相等。这个是什么意思?我们拿直流电路中的一段导体来给大家比划一下。下面这个圆柱体是电路中的一段导体电阻。
你又说:那好吧,你怎么证明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我:根据前面所讲,稳恒电场和静电场一样,满足高斯定理。因此电场强度对任意闭合曲面的通量等于所包含的电荷除以电容率;而稳恒电流的电流密度的场线却是闭合的,因此它对任意闭合曲面的通量为零。但根据上面所讲,电场强度与电流密度之间只差一个比例系数,只有当导体内没有电荷时才能解决这一“矛盾”。你笑了一笑:等等,导体内没电荷,怎么就成了导体表面有电荷的原因了?我:因为导体上必须有电荷,否则没法形成导体内外的电场。你有点懵了:咦,导体中的电场不是电源两极处的电荷产生的吗?我:非也非也!电源两极处的电荷贡献了一部分,但导体内外的电场主要是由导体表面的电荷贡献的。这一点可以根据一个思想实验来证明。如下图所示,设导体某处折回且相互无限靠近,很明显这两段平行的导体内的电流互为反向,根据电场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导体内部的电场必然反向,如此靠近的空间,电场相反,如果是由电源两端的电荷激发的电场,是无法实现的。
既然导体表面上有电荷,那么按照高斯定理,导体外部附近必有垂直与表面的电场分量。这就是为什么前面那个图中画出了 的原因。不过,导体表面所带电荷,要依据靠近电源正负极而分别为正或负。所以 的方向会因此而向外或向内。前面那个图中 是向外的,说明这段导体靠近电源的正极。好了,现在确认了导体外部的电场强度是斜着指向下方的;而磁场强度则是沿着电流的右手螺旋方向,在该处是垂直于屏幕向外的。故坡印廷矢量的方向就是斜着指向导体内部的。噫,看起来能流方向并不是沿着导线的方向哦,有点倾斜,怎么回事?原因是,上述研究的导体考虑了电阻!换句话说,上面得出的实际上是电阻附近的能流方向。若是理想的导线,那么它的电阻可以忽略,这时候它的电导率是无限大,由于导线内的有不为零的电流,要使 成立,导线部电场强度 应为零。 而根据边值关系,导线外部电场强度的水平分量也为零。
所以,对理想导线来说,其表面附近的电场只有垂直分量 ,它与该处沿切向向外的磁场强度叉乘,得到坡印廷矢量的方向刚好沿水平方向。由于理想导线内部没有电场,这说明电磁场的能量全部在导线的外面。所以对理想导线来说,电磁场的能量就在导线外面沿着导线传送的。并且,一个严重违反直觉的事情是:对靠近电源负极的导线,它的表面出现的是负电荷,因此导线外部的电场是垂直向内的,因此坡印廷矢量的方向竟然与电流方向相反! 电能根本不是循着电流的方向被传送的!所以,电流压根没有参与输送电能这件事,都是电磁场干的。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分析出电磁场在导线和电阻外面的流向了。最后再来看下电源附近的能流方向。
还记得我们前面通过分析电场对电子的加速运动得出 吧!对于电源来说,电子还受到非静电力的作用,这个力也对应一个场,我们称之为非静电场 。因此在电源内部,电子的平均漂移速度为 自然而然的,电流与电场的关系变为 因为 比 大,所以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与 相反,它从负极流向正极。因此分析电源的能流的过程与上面导体的情况基本一样,只不过平行于电流密度的电场现在反过来了,即 和 都改向右了,那么坡印廷矢量就改为斜向下了,也就是说,电源的能流向外流出。好,电路各个部分的能流方向都弄清楚了。总结在一起就是:电源附近的电磁场能量往外流出;导线附近的电磁场能量沿着导线流动,靠近电源正极的部分与电流同向,而靠近电源负极的部分与电流反向;而电阻附近的电磁场能量则从外部流向内部。如果用图描绘一下,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至于未来是否能实现不需要导线也能长距离的传送电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 梁灿彬,秦光戎等,电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 Jackson, John D. (1999).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 L. D. Landau, E. M. Lifshitz,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Fields. Vol. 2 (4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