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黄冈市八一小学在青云街校区举办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集备暨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主题为"数对定界 数形共融——以《位置》教学筑基空间素养"。青云街、万福、堵城三校区五、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参加,聚焦空间素养培育与单元整体教学。
活动旨在推进教联体教学协同发展,提升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互学互鉴。核心目标包括:一是提升学生在《位置》教学中的数对应用能力、数形转化能力及空间定位能力;二是构建"情境感知—方法探究—应用拓展"教学体系,促进理解数与形对应关系。

活动伊始,万福校区严谊老师分享了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备课内容,从课标解读等七个维度剖析单元教学,为后续实践厘清路径。随后,陈利主任以新课标和新教材为依托,解读集体备课框架,为教师提供精准指引。

(一)李蕾老师:《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让数对从生活中来
青云街校区的李蕾老师以“93大阅兵”视频导入,激发民族自豪感,自然过渡至“确定位置”课题。
新授环节,她以教室座位为切入点,结合国际象棋,引导学生提炼“列”和“行”概念,完成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通过认知冲突驱动学生探究“数对”表示法,强调“先列后行”规则,理解其内涵与价值。巩固环节亮点:对比数对(3,4)与(4,3)差异,理解顺序重要性;观察排列规律培养探究能力;口令游戏互动巩固;“(x,y)”拓展培养空间观念与抽象思维,实现知识迁移。整堂课融入生活情境,体现学生主体性。

(二)罗飘老师:《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让数形向深处走去
堵城校区的罗飘老师执教《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课,以回顾旧知导入,促进新知衔接。课堂设计清晰:从生活实例引入数对概念,深化应用,结合图形拓展,形成逻辑闭环,助力知识系统性建构。
课堂上,罗老师用“动物园示意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行、列规则及坐标原点含义。设计递进活动:从书写数对到确定位置,再到找规律,学生自主发现“同行同列”特征。
亮点是问题“若以(x,5)表示位置,能否确定?”引发思考,突破“数对与点一一对应”难点。巩固练习中,探究平移后数对变化,结合静态动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几何学习打基础。

通过两位教师的示范教学,参与者对《位置》单元教学设计有了更清晰认识。在评课研讨中,张梅主任、程欣老师、赵晓烩老师、胡丹老师围绕“空间素养培育”和“单元整体教学”议题展开研讨,探究教学策略优化。
张梅主任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板书设计等维度剖析,指出李蕾课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罗飘课程着力渗透坐标思想,各有特色,提供宝贵参考,同时指出课堂氛围需提升。

程欣高度评价罗飘教学,认为其把握数学本质,引导学生从实物图到方格图演变,体会抽象思想,建立有序数对与点对应关系;同时指出李蕾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提升非正式经验为数学方法,为第三学段学习奠定基础。

赵晓烩老师指出,两节课程有效完成数字到符号认知过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并注重学生表述精细化训练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课堂生成处理得当。她评价李老师课程生动鲜活、贴近生活,罗老师课程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并表示将借鉴两位教师设计思路,强化课堂生成把控能力和挑战性任务设计水平。

胡丹老师指出两堂课均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数学与生活联系,在真实场景培养核心素养。她分析了李老师以大阅兵为切入点的精妙设计和罗老师用动物园示意图教学的突出特点,并就教学评价与时间把控提出优化建议。

陈利主任总结教研活动时指出,活动以“数对定界 数形共融——以《位置》教学筑基空间素养”为主题,聚焦李蕾、罗飘的课例,探讨核心素养落地与单元整体教学实施。她从五个维度梳理:
1. 核心素养落地:两堂课贯穿素养目标,统一知识与能力。
2. 空间观念构建:从生活情境出发,递进引导培育空间观念。
3. 符号意识渗透:以简化表达切入,体会符号简洁性及价值,深化理解。
4. 推理与数据分析能力培养:通过课后探究和作业,提升数据对比、验证能力。
5. 课例亮点与优化建议:亮点为学生主体、生活情境、自主探究、素养融入;建议增设知识导图、优化作业设计、强化教学评一体。

在教研中深化认知、提升能力。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交流平台,通过深入研讨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团队凝聚力。《位置》单元教学展示数形融合奠定空间观念;跨校区联合教研彰显集体智慧。未来八一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将继续以教研促专业发展,协作共进,共谱教育新篇章。
来源:黄冈市八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