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等一等你的灵魂(散文)
有位新结识的文友写了散步的感想,令我非常赞赏,不禁想起我自己。散步之于我,一样非常重要,工作之余,除了读书写作之外,就是散步了。
散步可以储蓄心情,让你进入精神家园,成为心灵的客人。
我喜欢散步的地点有三个:第一是近郊园艺林;第二个文笔山;第三是金钟水库。
园艺林是我们漫不经心发现的一个幽静的散步之处,它在西区比邻的沙溪镇,出了家门,只要横穿过105国道便到了园艺林。那里的名树苗星罗棋布,且修剪成各种造型,有的像凉亭,有的像小山,一条小路伸向远方,一侧是一条小河,里面种植着水松,笔直的干,郁郁葱葱。在这里散步,吸收着大地精华,享受着空气中的负离子。心情自然非常愉悦。
爬文笔山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小山连绵不绝,但不陡峭。它是五桂山的余脉,上上下下,要爬过二十几个山头。这么多的山头只有两三座是陡峭一点的。从稍微高一点的山峰下到谷底回望,好像到了黄山的感觉。而其他的就非常平缓。几乎感觉不到辛苦。
初夏时节,登文笔山,山上树木林立,山风阵阵,空气中透着清凉,一阵阵的沁人心脾。此乃人生最为廉价亦最易得到的一种乐事。它既是生活中的一种情调,又是一种休闲雅趣。如诗之神韵,文之底蕴,画之情愫,强身髓,益身心。它拒绝轻浮狂躁和功名利禄,它需要的是真正的闲适和宁静。
而金钟水库是去骑行的。休整的非常美丽的绿道沿着山脚,绕着水库,可谓真正的山清水秀。其中还点缀着一个个的风景,比如凉亭、塑像、栈道、风雨桥,各个别致秀美。使你行进其中,既领略大自然的风光无限,又陶醉于能工巧匠的无穷智慧。
金钟水库我已经多次前往。数次之中,唯有两次徒步行走,那两次却让我感受到不同于骑行的乐趣了。它需要多于骑行的一倍的时间。
因为步行放慢了行进速度,你可以更细致欣赏水库里面不同的景色特征。
而恰恰是那两次,让我记住了里面每一个景点,并记住了每个景点充满诗意的名字。
比如:第一个景点就是“古香林;第二个景点叫云台听蝉;第三个景点是金龟拜水;第四个景点是银虹拱日;第五个景点金钟晚影;第六个是闲心亭;第七个景点是羽鹤栖霞;第八个景点的确美丽非凡,名字也有趣,叫双子採月;第九个景点是流云引瀑;第十个景点是蝶舞花舫;经过一座无名仿木桥就是第十一个景点邀月亭;又经过一座无名仿木桥来到第十二个景点七香阁;步行到了铁索断桥上,隔着水库望着隔岸另一半铁索桥,这就是第十三个景点,叫梦留铁索。十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景点松林隐秀。
之所以我能够一一记住它们美丽的名字,完全得益于我的徒步行走。
因为徒步行走乃使你的心入静。唯淡泊可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入静可以使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步态从容是入静的开始。只有徒步行走才能使你步态从容,才能使你心静如水。
在这种不紧不慢的节拍里,你可以不想纷繁复杂的人生,你可以忘记与人争吵的污言秽语。你可以走出精神的封锁线,放飞心灵。
突然记起一位朋友发给我的文章《慢生活》,其中有一句令我记忆深刻:“别走得太快了,要等一等灵魂。”
而我以我在金钟水库的徒步行走,践行了慢生活。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看多了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来去匆匆的步伐,便不由得想走出心机的喧嚣,走出物欲的泥潭,去夕阳斜照中,去花前月下,去甘棠湖畔或逍遥溪边,怡然自得的散散步,心畅胸舒地呼吸大自然的灵新之气。这对于都市躁动易变的我们,是一种多么温馨、神秘而又真切的享受啊。
散步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活动,亦需善于品味。
唐人韦应物诗云:“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读此诗,我品出的是温柔的友情。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诗曰:“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读此诗,我感受的是一种身心放松,羁绊了无目的自由情怀。
宋代理学家程颢在《春日偶成》中诗云:“云淡风轻近舞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读这首,我领略到的则是一种青春放任无所挂虑的逍遥。
还有宋代著名词人东坡居士,当年被贬官在黄冈黄州,每逢月夜都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散心赏月,因而成就了美文《记承天寺夜游》;朱自清独步清华园,写出了脍炙人口《荷塘月色》。可见,散步可一个人,也可多个人,前提是必须是知己或者家人。
把自己投放在大自然之中,有一种飞脱樊笼之感,仿佛一下子由烂泥沼泽步入清溪亮水,浮躁的心绪会变得宁谧安祥。融身外万物一体,把自己想象成一棵青草、一只飞鸟、一抹轻云。
如此,散步是匆忙人生中一段宁静的港湾。我们平时工作都非常忙碌辛苦,倘若下班之后,闲暇之时,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辉或明月清风之中,不知不觉地忘了近在咫尺的灯红酒绿,而温馨快活得如同一个经过种种坎坷跋涉的游,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那就会由衷地感到每一丝雨露甘霖,每一缕月色清辉,每一处花香鸟语,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恩赐。
仿佛是从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隐隐而来,那不如人意的烦恼心事,霎那间遂成为一支浪漫轻松的圆舞曲。
闲暇散步,是生命转换至活跃而又欢快的频道,是人和自然保持联系的紧密握手!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