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时80%游客后悔带太多东西,这些东西实际使用率不到30%。
现在出门带行李,得学会给行李"减肥",这不是随便说说,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和方法支持的。

先说衣服,很多人总怕不够穿,一打包就是一大箱。其实完全没必要,按"胶囊衣橱"的法子,3-4件能互相搭配的上衣,2条裤子,再加1件外套,冷了热了用围巾调调,就够了。国内90%的旅游城市都能当天洗衣服,20到50块钱就能搞定,背着一堆衣服走冤枉路,真不值当。

化妆品也是个大头,每年机场安检要没收上百万件超量的化妆品,乳液类最多。现在有种硅胶分装瓶卖得很火,一年销量涨了120%,防漏还好带。不少酒店也有高端护肤品试用装,提前问问前台就行,大瓶小罐都塞包里,纯粹是给自己找麻烦。

以前出门旅游,好些人背着长枪短炮的相机。2023年手机摄影大赛,70%的获奖照片都是手机拍的,晚上拍照和修图功能跟单反差不多了。像丽江、三亚这些地方,租个单反一天100到200块,或者带个GoPro、大疆口袋云台相机,才不到200克重,背着专业相机累死累活,真没必要。

纸质书也别带了,占地方还沉。现在高铁、机场都有免费电子书二维码,扫码就能看畅销书。微信读书、Kindle这些APP还有专门的"旅行书单",讲当地的风土人情。住青旅、去咖啡馆,还能跟人换书看,带本书出门太老派了。

零食特产这块,60%的人带的零食因为潮气温湿度不合适坏了。长沙、成都这些网红城市,特产都能扫码直接包邮到家,不用自己扛。非要带点吃的路上垫垫,就选独立包装的坚果、冻干水果,体积小还放得住。

最坑的是纪念品,景区卖的80%都产自义乌,没什么意思。要买就买当地非遗手工艺品,有特色还不容易撞款。邮政网点有"旅游包裹专递",首重比普通快递便宜30%,别买一堆回来,路上磕了碰了,到家还占地方。轻巧的冰箱贴、明信片就挺好,受欢迎还不占分量。

现在出门,每类东西留1-2件必需品就行,当地能解决的事,别自己扛着。电子书、手机支付这些数字化的东西,还有租赁、包邮这些共享经济模式,都在悄悄改变怎么旅游。行李轻了,玩得才能更轻松。
带一堆用不上的东西,是去旅游还是当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