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民间方言俗语趣谈八十七篇:
莲花调,野话篓。
释义:莲花调俗称打莲花板的小调,过去民间艺人沿村卖艺讨生活,手打莲花板,唱一些自编的小曲儿当卖点。
野话篓,民间文学家于老师认为,民间小调有(莲花落),野话篓,字面解释为:野话一篓,用(野话落)作本字考更贴切。
有句义乌民间俗语:“牌子十足,本事断捣”
老怪又纠正:“野话落十足,本事断捣”
我们稠江还有种叫法“十七调,野话喽”

义乌三足金乌
义乌茶馆群侃大山
端午前后进入梅雨季,天天淫雨霏霏,雨打窗棂,瓦屋听雨。为打发这蜗居的寂寞时光,茶馆群友侃大山,聊八卦渐入佳境。
聊什么?就聊野话一篓:长伯活无常,长起晒衣裳。长长竹杆晒衣裳,短短笔杆做文章。
《聊洞房文化》一二三四五,上床脱布裤。六七八九十,弄璋有味及。新被新草席,一夜弄吃力。新被新布帐,一夜弄天亮。网名“老怪”的大头天话木佬佬多:
阿拉于宅有个于福兴,小时候去闹新房讨糖,新娘子糖不分,就喊:落花生不分,两公婆离婚!被新郎于盛大抓起来敲“马梨酥”。
人家迎亲,他这样喊,不吉利嘛。
又聊到厕所文化打油诗:院外萋萋草,户內滴滴泉,可怜方寸地,世人迷多少?离地三尺一条沟,一年四季水长流,不见牛羊来吃草,只见和尚来洗头……凉亭文化,多是日日为衣食所累的草根题词。如:才子莫多笔,亭中休乱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当面不相识。有群友说,我们经常会怀旧,不是因为那个年代有多好,而是那时我们还小,父母还年轻,可以沉浸在儿时的欢乐之中。细细想来,其实自己一直思念的并不是故乡,而是那回不去的童年
又有网友发帖:
小的时候,我发现哥哥在床上打飞机。就问哥哥在干什么,哥哥告诉我,他在练武术,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天六一儿童节,老师问谁会武术?我二话没说就上去了。
哈哈哈!
好耶,聊天聊出新高度,溅出智慧的火花。
乡俗俚语,下里巴人的风花雪月,才是最贴地气的民间文化,原汁原味。
野史官掏出小本子一一记录。

义乌十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