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老不服输,张耒夜坐中的豪情壮志

不服老不服输,张耒夜坐中的豪情壮志"/

我们来赏析一下张耒的《夜坐》这首诗,并探讨其中“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
"《夜坐》" (宋)张耒
夜坐忽惊身老大, 壮心犹作少年游。 白发萧萧吹不返, 青春一去永不留。
"诗歌赏析"
这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虽年岁渐长,却依然心怀抱负、不甘老去的心态,充满了“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力量。
1. "夜坐忽惊身老大 (Yè zuò hū jīng shēn lǎo dà):" 诗人夜晚独坐,百无聊赖或沉思之际,忽然惊觉自己年事已高。“夜坐”点明时间和情境,往往是思绪万千、容易引发感慨的时刻。“忽惊”传神地写出了这种突然的自我意识觉醒,带有淡淡的失落和警醒。
2. "壮心犹作少年游 (Zhuàng xīn yóu zuò shào nián yóu):" 这是全诗的核心,也是“不服老,不服输”精神最直接的表达。“壮心”指雄心壮志、年轻时的锐气与抱负。“犹作少年游”则说明,尽管年岁已高(“身老大”),但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内容: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这首诗名为《夜坐》,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作品。张耒曾经受到过苏轼的赏识,与秦观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张耒19岁就考中进士步入官场,当上了主簿。后来他入京担任著作郎,虽然品级不高没有实权,但也过得逍遥自在。宋神宗驾崩后,年幼的哲宗皇帝登基。张耒卷入党争,经历了很多坎坷。

他曾被贬到黄州为官,颇有几分和苏轼同命相连的意味。因为党争,他不断请求外放为官,足迹遍布润州、宣州、复州等地。徽宗皇帝欣赏他的文采,一度把他召回京城。当张耒惊闻苏轼病逝常州,在家中穿孝服祭奠。这一行为惹怒上司,他被贬官外放。经历了这么多挫折,你以为张耒被打倒了吗?答案就在这首诗中,他半夜坐起哪怕不睡觉也要告诉你。

诗中写道,半夜时分,庭院中已经无人走动,天上一轮明月照亮庭院景色。时值秋天,夜晚有霜落下,在秋月下可以清楚看到清冷萧瑟的清气凝结成霜。张耒没有写为什么睡不着觉,直接描写秋天的夜晚。带着这个好奇读下去,就知道后面会有反转。秋月明和气先清,是他看到的景色。他在半夜还有这么细致的观察能力,本身就能说明很多问题。张耒在诗中的描写已经在预示这个夜晚不同寻常。

写完了看到的景色,随之而来的是听到秋风。院子中有梧桐树,似乎梧桐叶子不甘心脱离树枝,不肯凋零落下。仅存的树叶迎着风儿,发出飒飒的声音。不肯凋落的梧桐叶就是张耒,哪怕他不断被排挤,陷入党争之中也不肯轻易屈服。

秋月象征了他对光明的向往,霜华在暗喻他的坦荡无畏。至于秋风,被他比喻成仕途上的挫折,唯有梧桐化为他的精神内核。坦荡、从容、勇敢,他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可以挖掘。

有学者认为,从王安石决定开始变法的那一刻开始,北宋已经注定要走向衰亡。变法的初衷是好的,并且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变法的出现加剧了党争问题。很多有能力、有魄力、有野心的官员,在党争中忘记了踏上仕途的初衷。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就成了党争的牺牲品。张耒的官场生涯时刻伴随着党争,他身上有一个“苏门学士”的名号,已经给他挂上了标签。

在这种背景下,他的命运无法掌控在自己手中。即便如此,他坚信秋风吹不落那片代表他的梧桐叶。读完这首诗,估计很多人会关心张耒最终的命运。张耒晚年长期赋闲在家,生活清贫。他的好朋友先后离他而去,他这片树叶最终在北宋政和四年落下。

发布于 2025-09-30 01:28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坐”字根源,读作“zuò”的奥秘揭秘 下一篇:坐北朝南,探寻传统建筑的智慧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