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鄂伦春“萨满”文化的神秘之旅

探寻鄂伦春“萨满”文化的神秘之旅"/

让我们一同走进神秘而迷人的鄂伦春“萨满”文化。
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能歌善舞、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民族。而“萨满”文化,则是鄂伦春乃至许多北方民族古老传统信仰的核心,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深刻内涵。
"一、 萨满:通天的使者"
在鄂伦春人的世界观里,“萨满”(满语:萨满甘,Saman)是沟通人、神、鬼三界的关键人物。他们被认为是“灵魂的医生”或“神灵的代言人”。萨满通过一系列特殊的仪式和法力,为人祛病除灾、占卜未来、祭祀神灵、祈求平安。
"二、 神秘的萨满仪式"
鄂伦春萨满仪式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驱邪与治疗:" 这是萨满最核心的职能之一。当鄂伦春人患病,尤其是被认为是中了邪或被鬼魂附身时,会请萨满主持仪式。萨满会佩戴法器,敲击“鼓”(通常是桦木鼓,鼓面蒙皮,鼓槌常有穗头),吟唱古老的歌谣,跳起剧烈、怪异的舞蹈,试图驱赶邪灵,让病人恢复健康。 2. "祭祀神灵:" 鄂伦春人信仰自然神灵

相关内容: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正在为搭建“撮罗子”搬运木头。身着彩色萨满服,手持抓鼓与鼓鞭,哼唱着流传已久的“神曲”,围绕着篝火跳起传统舞蹈进行祈福……这是发生在中国东北鄂伦春族聚居地的一幕,再现了具有千年历史的萨满祈福仪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乡是一个鄂伦春族乡,82岁的老人关扣妮是中国鄂伦春族唯一的萨满,是中国萨满文化的一位代表性传承人。在祈福仪式上,关扣妮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在鄂伦春族传统建筑“撮罗子”中唱跳了数个小时。萨满被鄂伦春族人看做是“神”与人之间的中间者。鄂伦春族传统认为,萨满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作为“侍神者”,要负责族中的祭祀活动。近年来,这样的祈福活动经常上演。文化部门、民俗研究专家学者经常拜访关扣妮老人,通过关扣妮的讲述和表演,鄂伦春族萨满的神歌曲调、萨满仪式、服饰舞蹈等得以较为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每年在呼玛县,开江节上的萨满祭祀活动都会吸引数以千计的游人前来观看。萨满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现象,得以展现在人们面前。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在为即将进行的萨满祭祀祈福仪式搭建传统的鄂伦春房屋——“撮罗子”。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正在进行萨满祭祀祈福仪式。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正在做萨满祭祀祈福仪式前的准备活动。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萨满关扣妮(左)在指挥族人做萨满祭祀祈福仪式前的准备活动。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为萨满关扣妮(左)用烟熏衣服,以示清洁扫除不洁净的东西。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正在为即将进行的萨满祭祀祈福仪式准备贡品。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萨满关扣妮(右)在萨满祭祀祈福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萨满关扣妮(左)在萨满祭祀祈福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在传统的房屋——“撮罗子”内。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萨满关扣妮在萨满祭祀祈福仪式上。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11月23日,鄂伦春族人在“撮罗子”边围着篝火唱歌。新华社记者王凯摄

发布于 2025-09-27 10:13
收藏
1
上一篇:民居地理奇观,探寻神秘“撮罗子”之谜 下一篇:北国江畔渔歌悠扬,倾听时光的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