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与国际大都市,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民族屈辱史。
但你可能不知道,英国人最开始看中的,并不是香港,而是浙江的舟山。

✅为何曾是英国首选?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口,是连接中国内陆与世界的海上咽喉。相比地处南部、靠近广州的香港岛,舟山更靠近中国的经济核心区——长三角。英国早在18世纪就对舟山虎视眈眈,称其为“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舟山主岛面积是香港岛的6倍,拥有天然良港和众多岛屿,非常适合建立基地。
更重要的是,舟山靠近江南,对清朝来说是不可割让的“心脏地带”。
✅为什么英国放弃舟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迅速攻占舟山定海,并成立“定海军政府”,妄图将舟山变殖民地。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并不容易。舟山百姓展开了激烈的抵抗,自发组织游击队,拒绝向英军提供任何物资。宁波民众也支援舟山。

而英国人即使短暂占领,也面临补给困难、水土不服、疫情蔓延等问题,殖民成本太高。

相比之下,香港岛虽地理位置不如舟山,但人少,易于控制,也离广州远一些,清廷相对“舍得割”。于是英国人“退而求其次”,把目标转向香港。
✅舟山错失“香港”是遗憾?
从殖民视角看,舟山因顽强抵抗未能成为“东方明珠”,似乎是“错失良机”;但从民族立场看,这恰是民众英勇抗争、捍卫主权的体现。
英国人两次占舟山,都因当地民众坚决不合作而被迫撤离,即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短暂进驻,也始终未能真正扎根。

两种选择指向不同的命运:一个守护了尊严却可能放缓了发展,另一个赢得繁华却付出了主权与记忆的代价。历史的多面性,正在于此。
✅如今的舟山
虽没有成为“香港”,但舟山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正以另一种方式崛起:
宁波舟山港已成为全球最大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一);

舟山协同上海洋山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2022年人均GDP跃居浙江第一,超过杭州、宁波;

成为中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新区。
英国人没能拿下舟山,是清廷不敢割让、人民不肯屈服、地理难以掌控三重因素的结果。今天的舟山,虽非殖民奇迹,却是民族骨气的见证,发展潜力同样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