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地名探秘,砵兰街的历史小掌故

中国香港地名探秘,砵兰街的历史小掌故"/

我们来聊聊香港地名小掌故中的砵兰街(Pottinger Street)。
砵兰街是香港中上环区一条非常著名且充满历史气息的街道。关于它的名字,最广为流传且被认为是较为可靠的说法,与一位在19世纪中叶在香港担任重要职务的英国官员有关:
"与约翰·渣甸爵士(Sir John Bowring)的关联"
1. "人物背景":约翰·渣甸(John Bowring)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翻译家和外交家。他于1857年至1860年期间担任香港总督。 2. "“砵”(Pot)的含义":在香港早期,特别是19世纪,“砵”这个词并非指我们今天常用的“碗”或“罐”,而是当时广泛使用的英文单词 ""pot"" 的音译。这个 "pot" 在当时主要指 "“水桶”" 或 "“水缸”"。 3. "街道的早期用途":砵兰街所在的区域,在渣甸总督任内(1850年代),正好是香港岛北部的发展前沿。当时这里可能有许多建筑工地、仓库,甚至是一些提供饮用水的摊档或水潭。想象一下,工人们需要用水,可能会用水桶("pot")来盛水。这条街道的名字,很可能就是当时当地居民或工人根据这个区域的常见场景,用粤语将

相关内容:


砵兰街在旺角及油麻地旧区之内,在庙街及窝打老道以北,弥敦道以西,上海街以东,界限街以南。

砵兰街是一条有强烈特色的街道。人称“声色犬马、龙蛇混杂”之地,是没有香港政府认可的红灯区。砵兰街的夜指底层社会人民的夜生活。


砵兰街是什么意思?这名字又怎么来的?

砵是广东方言。砵兰街,是香港著名的一条酒吧街。


砵兰街名字其实是因“红毛泥”而得名。“红毛泥”就是又叫“士敏土”的水泥,早些年,水泥还有人称之为“英泥”。水泥由美国俄勒岗州的砵兰市最先生产,故亦名“砵兰土”。


后来,广州也建了一家水泥厂,第一任厂长,是一位姓方的“海归”。此君后来南下香江,经营建筑生意,创设了一家成和公司,在跑马地区建造了不少房屋,还买地开辟了一条成和道。


后来,方君还跨海到九龙发展,看中了油麻地天后庙附近,本来是济隆糖厂占地颇广的厂房,便设法买下来,开出一条新街道,两边都建成三、四层高的楼房,为了表示他曾做过砵兰土厂的厂长,所以将新开辟的街道命名为“砵兰街”。(文/聂巨平)

发布于 2025-09-26 01:12
收藏
1
上一篇:香港油麻地果栏,汇聚全球美味,尽享水果盛宴的全球枢纽 下一篇:香港为何存在“笼屋”与“棺材房”,马桶灶台共存的不人道居住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