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刚到村头墓地,就看见李大爷拄着拐杖想往坟地走,他的儿子赶紧拉住他说:“爹!您忘了‘七十不上坟’的规矩吗?今天凉气重,您的身体可受不了!” 周围扫墓的乡亲们也跟着劝说,李大爷这才停下脚步。在农村,中元节上坟烧纸不是随便能去的,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里,藏着对老人的关心和对祖先的尊敬。今天我就把上坟烧纸的禁忌说清楚,大家照着做,既能尽孝心,又能保平安。

一、“七十不上坟,八十不烧纸”,年纪大了别勉强
农村人都知道“七十不上坟,八十不烧纸”的说法,这不是说老人不孝顺,而是真的为他们的身体考虑。七月十五正是初秋,坟地大多在郊外的田埂或山坡上,早晚的凉气夹着湿气容易钻进骨头缝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有风湿、高血压,来回跑容易犯病;八十岁的老人腿脚更不方便,坟地的路面坑坑洼洼,万一摔倒了可不是小事。去年,村里的张奶奶非要跟着去上坟,回来就感冒发烧,折腾了半个月才好。如果老人想表达孝心,可以在家准备好供品,让儿女代替去上坟就行。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别拿自己的身体冒险。

二、烧纸不烧“三无纸”,画好“钱圈”别乱烧
上坟用的纸钱有讲究,绝对不能烧“三无纸”,也就是没叠好的散纸、没画钱纹的白纸、没写祖先名字的空纸。老一辈人说,散纸是“无主钱”,容易招来野鬼争抢,反而让祖先收不到;没画钱纹的白纸像“冥府里的白条”,祖先用不了;不写名字的纸钱,可能会被别人家的祖先错领。烧纸前,要把纸钱叠成方块,用朱砂或墨汁画好十字钱纹,在坟前画一个半圈,留个小口对着坟头,嘴里念着“XX老祖宗,来收钱了”,这样祖先才能准确收到。还要注意,烧纸时别用脚踩火堆,也别随便扔纸灰,等火完全灭了再用土埋好,这样既安全,又能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三、孕妇、病人别上坟,别带小孩乱哭闹
村里的老人常说“孕妇不上坟,病人不拜祖”。孕妇身体特殊,坟地的阴气重,怕影响肚子里的孩子;生病的人免疫力差,来回折腾容易让病情加重,在家好好休息就是对祖先的体谅。带小孩上坟更要注意,别让孩子在坟地乱跑、乱摸祭品,也别让孩子哭闹。小孩的眼睛干净,容易受到惊吓,哭闹还会打扰祖先“休息”。去年,邻居家带三岁的孩子去上坟,孩子看到坟头的草就哭,回家后夜里总是惊醒,后来找老人念叨了几句才好。如果要带孩子去,得提前跟孩子说清楚“要安静、别胡闹”,还可以给孩子带个小平安符,图个安心。
四、上坟别穿“花红柳绿”,别在坟地说“不吉利话”

上坟是严肃的事,穿着要庄重,别穿大红、大粉、亮黄这些颜色鲜艳的衣服,也别戴花哨的首饰。老一辈人说,这样做是对祖先的“不尊重”,容易让祖先“不高兴”。说话也要注意,别在坟地说“这坟地真吓人”“以后我才不来”这类不吉利的话,也别议论别人家坟地的好坏,更不能嬉笑打闹。如果看到坟头长了杂草、墓碑歪了,别随口抱怨,默默找工具清理、扶正就好。祖先的“家”干净了,后辈的日子才能顺顺利利。上完坟离开时,别回头张望,也别把坟地的土、草带回家,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这样能“不把阴气带回去”。

其实这些上坟的禁忌,说到底是农村人“既尽孝心又保平安”的实在办法。不让老人、病人受累,是关心家人;讲究烧纸、穿着,是尊敬祖先;管好小孩、少说闲话,是求个安稳。中元节上坟不是迷信,而是后辈和祖先“说说话、表孝心”的日子。把这些规矩记牢,才能让祖先安心,也能让家人平安。今天你家上坟都注意这些了吗?来评论区聊聊,咱们互相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