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铜仁思南县
有花甜粑
才有过年的味道

每逢佳年
乌江两岸处处是此起彼伏的舂碓声
花甜粑成为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思南花甜粑是中国唯一的食品内部艺术
2014年荣获“贵州省名小吃”称号
2019年纳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文仪于2015年被评为铜仁市
非遗项目“思南花甜粑”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初被评为首批“铜仁工匠”

香糯微甜的花甜粑
可谓色香味俱全
一片入喉
顿时齿颊生香
花甜粑上的各种花、鸟
鱼等图案就是一种图腾的标志
它反映了思南土家族人民
“万物有灵”的泛神崇拜意识

花甜粑制作的关键是压花
“花花做里不做外”即在粑粑内做花
通过一番巧妙的工艺
花甜粑基本成型
然后放进蒸锅
柴火蒸熟
花甜粑就做成了
但还不能马上食用
得等其完全冷却
才可享用
整个过程需要40多个小时
正是因为制作的来之不易
花甜粑才显得格外的美味






关于花甜粑
有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有个思南书生告别心上人远走京城
几年后经过一番奋斗终于功成名就
但因公务繁忙一直未能回家探亲
苦等苦熬的姑娘情急之中有了主意
把书生最爱吃的糯米做成甜粑
把家乡的山山水水
花花草草画在甜粑上
托人捎给远方的心上人
这一招果然奏效
书生读懂了姑娘的满腔情意
思乡情切
立马翻山越岭
告假还乡
回来与姑娘成亲
自从有了这段佳话后
花甜粑便有了不一样的寓意
总是要加上工序复杂的花卉图案

花甜粑的吃法很多
将其切成片片
可以水煮、甑蒸、烤食
还可以加入甜甜的糯米酒
做成“甜米酒煮花甜粑”
招待“当紧客”(贵宾)
为老人庆寿、娶媳妇也离不开它
花甜粑既是待客美食
亦是春节必备年货
还可作礼物送人

传统的花甜粑有很多局限
花纹简单
制作不精致
花甜粑传承人李文仪找准目标
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他用了5年时间
终于突破了花甜粑图案制作的局限性
成功地做出精致的“福禄寿喜”
“天作之合”“富贵平安”等字样
实现了在花甜粑里随心所欲
创作任何图案、文字的技术梦想
未来,花甜粑还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一次鲜活的味觉体验
是对一个地方最美好的记忆
走进思南
花甜粑是不能错过的美食
本刊记者/林剑 编辑/方媛 许婷
编校/廖迅 编审/吴迁 夏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