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旅游日”池州市主题活动暨“池州一日”全国摄影大展活动的参与者众多,大家选择的拍摄主题也各有不同,但我选择去拍摄百姓的面孔,因为这能直接反映池州人民和谐、平安、快乐、幸福的生活,能感悟到幸福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许多普通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用感恩之心品尝生活,更值得摄影人关注。蓉城包子店主夫妻,每天凌晨3点起床,忙碌8-12个小时,每天收入200-300元。这样的生活应该说很辛苦,但夫妻俩笑口常开,他们告诉我:“虽然累点,但心安充实”。百花村的晏老伯今年72岁,每天走街串巷,以磨刀为生,但他始终为自己还能自食其力而开心。
百姓寻常的日子质朴无华,需要摄影人沉静心灵,在日复一日的小细节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甘甜。天平铸造车间温度达45摄氏度,工人们汗流如雨,而苏师傅在炉钢水浇制完成后休息片刻,喝口茶时却不忘细细品尝滋味。小区保安张师傅收入虽然不高,但对每位住户都很熟悉,每天清晨都热情地与外出上班的住户打招呼。还有青阳县的余凤龙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激情广场大家唱”奉献艺术才华。他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服务大众,可以快乐、充实、幸福自己”。他们的形象,正是这个城市的缩影。
在那些融汇了家庭生活、身边故事以及市井万象的鲜活场景中,摄影人一起“记录新时代,图说好生活”。“池州一日”为期一天的拍摄让我收获了许多照片,也对人生有了更多感悟。通过摄影,我对池州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表达着自己的深爱,今后,也将继续用镜头来诉说精彩感人的池州故事。
文/魏宏祥
池州一日图赏

病房欢声笑语,病友鼓励打气 朱正 摄
点评:明亮的病房里,两个小病友手上还输着液,却已耐不住玩乐起来。作者抓住两人相互竖大拇指的动作,愉快的气氛打破了病房的冰冷。虽然在构图上还显得有些拘谨,但瑕不掩瑜。

相濡以沫 印秀红 摄
点评:维护城市清洁的工作者在辛勤的工作之外为对方鼓劲、擦汗,动作细节的表现传达出温情。虽然画面主要表现的是人物之间的互动,但构图有些过满,损失了一些背景信息,另外人物动作似乎有些刻意。

姊妹瑜伽 丁俊武 摄
点评:题目虽说是“姊妹”,其实意指练功的人物与镜中身影的对应。作者利用镜子扩展了画面空间,也让人物的表情得到显现,遗憾的是地面有些倾斜,而且光线条件并不理想。

母子的第一次见面 杜亚利 摄
点评:作者以初生的婴儿为中心,近距离表现出护士与母亲一交一接的动作。这类主题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传达,母子第一次见面的生动表情没有抓拍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老街记事 杨科甲 摄
点评:作者关注到老街上仍然保持着的扯布裁衣的传统,并抓住了白发老人试红布的细节,人物之间有着和谐、生动的呼应关系,花色丰富的布料成为良好的背景。但取景角度还可以再斟酌,目前画面存在透视变形的问题。

西街时尚辣妈 葛俊 摄
点评:热闹的街市上,作者捕捉到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具有时代代表性,跷起腿支撑、手臂环抱怀中熟睡的婴儿,却不忘腾出空来聚精会神地看手机。大光圈的使用让人物从复杂背景中得到突出,但拍摄时应避开右下角的遮挡物。

现在,你饿了吗?张霞 摄
点评:都市夜深沉,外卖员坐在自己的摩托车上休息,也不忘紧盯着手机,似乎时刻关注着订单。作者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个时代新行业的发展,从一个人物身上以小见大。但画面整体过暗,也没能更好表现人物情绪。

伙伴 王士龙 摄
点评:照片中的“伙伴”,不仅指的是两个推车上的婴儿,还包括两个年轻的母亲,这样的对应显得别有意趣。构图有些中规中矩,削弱了画面的表现力。

对垒 吴旭东 摄
点评:为了获得相对简洁的背景,作者选择了较低的角度仰拍业余排球比赛,并且抓拍到了两方攻击防守的一个关键瞬间,主体动态到位,陪体视线聚焦,能表现出对垒的真实、激烈。只是边缘人物的截取不到位,取景显得有些随意。

快递生活 崔晓英 摄
点评:快递行业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作者有意识从小处体现快递的发展,但人物身份的传达并不明确,而且动作表情稍显生硬。这个主题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可以多借鉴他人成果,找到自己的方向。

扫扫真方便 王筱艾 摄
点评:“扫码付款”的新生活方式深入大街小巷,甚至街边菜摊、华发老人都能熟练运用,作者把握住了这一细节,拍到了扫码的动作,只是角度不当,让画面左右显得失衡。

小心为患儿输液 齐德 摄
点评:焦急看着患儿的母亲,手举输液瓶的护士,将这个医院治疗的情节交代得比较充分。只是从题目看重点在护士身上,画面表现却恰好相反,拍摄时应围绕主题取景构图。

福满农家 许萍 摄
点评:作者显然有意选择取景位置,俯拍农家院里忙着准备美食的女性们,同时将挂在屋檐处的福字挂饰也纳入画面,呼应了主题,填补了空白。问题在于画面边缘人物变形比较严重,构图有些上紧下松。

尽心尽力 杨金龙 摄
点评:一对新人正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但作者想要表现的重点却是为婚纱照忙碌的助手,由此揭示一张出色的照片背后要付出的努力。后期加强明暗对比效果让主体更加突出,但稍显不自然。

陪练 关锦峰 摄
点评:这个宁静祥和的画面细看生趣盎然,宠物狗耐心陪着老人练功,一左一右呼应关系表达到位,以对岸的高楼和绿地为背景,体现出生活的健康、悠闲。建议作者改换构图,增加情节表现力。

生活有声有色 陈美芳 摄
点评:作者显然是有心人,敏锐地观察到街边卖菜商贩在闲暇旁若无人拉起二胡的情景,前景整齐摆放的菜品补充介绍了背景,也侧面显示出人物热爱生活、追求精神世界的内在,呼应了“有声有色”的主题。

陶醉 季春燕 摄
点评:这张照片的亮点显然是在梦幻的泡泡中玩耍的孩子,手、眼的状态体现了“陶醉”的主题。画面显然经过了后期剪裁,让孩子的动作表情更突出,但整体看显得局促,如何取舍还可以再琢磨。

其乐融融 吴卫东 摄
点评:在“文明”“绿色”的城市绿化背景前,一家人排队似的前后走过,颇具生活气息。但人物之间没有明确的互动关系,且远距离取景看不出人物表情,不利于主题的表现。

拼搏绿茵场 陈华 摄
点评:作者选择了一个稍高的位置俯拍绿茵场上孩子们的拼搏,双方争抢的中心被置于黄金分割点处,画面清新,情绪昂扬。只是因为人物分布过散,导致视点有些分散。

激情广场大家唱 储成胜 摄
点评:市民们夜晚在广场聚集起来歌唱,正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以左下角弹琴的长者为中心,围绕的人物表情各异,颇具看点。但这样的侧面取景让画面有些上下失衡,或许可以考虑中心对称构图。
拍摄提示
提炼寻常中的精彩
作为摄影人,我们往往知道如何应对摄影技艺的挑战,学习理解光影、色彩、构图等知识,掌握最新推出的器材,了解当下的摄影潮流,等等。但对于怎么在日常生活中提炼精彩的情节、发现动人的故事,许多人却都不知该如何下手。
关键问题在于,对于生活的独特感受应当来源于摄影者自身,而非社会的普遍认识,否则只会换来刻板枯燥、千篇一律的画面。一些摄影者是通过模仿前人来学习拍摄的,如果不能举一反三,就很容易陷入重复,形成定式。思维的限制也不仅限于摄影,对于一个主题,如果没有独立的观察和思考,会影响摄影者拍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浮于表面地拍摄“幸福生活”就是一家三口手拉手等。合肥供水集团的一名抄表工刘涛,在每天奔走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拍摄大街小巷。凭借独特的洞察力拍摄出的市井照片,充满机智的巧合,妙趣横生而又荒诞十足。而近年来,不少日本摄影师将拍摄主题落在平凡却温暖的家庭生活上。摄影师滨田英明的作品《这就是家》,从表面看就只是记录了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简单的居家生活在他的镜头下却显得格外生动,在清新自然的影像风格之中,能让观者感受到质朴的亲情与欢乐。滨田英明希望告诉人们,美,其实是在简单的生活中被发现的。
我们常说,摄影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但事实上,这只是拍出好照片的条件之一。人们通过审美和观察发现美、感知美,还要善于表现美和创造美,将现实中的美通过思维提炼、加工、整合,塑造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的照片,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对很多人来说,摄影的魅力就在于记录生活美好的点点滴滴,留住特别的瞬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也成为一种表达情感、思想的方式,只有传达出自己的所观所感,图像才会更丰富,更有滋有味。

▼
▼

点评/陈洁
编辑/活动君
▼
合作热线
▼
联系电话:010-65251661
联系邮箱:wuping@chinaphotopress.com
▼
版权声明
▼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