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到底什么意思?”——后台几乎天天有人问这句话。
其实答案藏在最不起眼的日常里,只是很多人忙着猜,忘了看。

先说聊天。
不是秒回,而是“接得住”。
你丢一句冷到不行的梗,她还能顺着往下聊;你半夜发牢骚,她第二天醒来先回你,而不是敷衍一个表情包。
这种“不让话掉地上”的默契,基本等于把“我对你有兴趣”写在了对话框里。

再看出门。
约她,她很少说“看情况”,而是直接问“几点、在哪、要不要我带点什么”。
见面那天她可能没穿高跟,但头发明显刚洗过,袖口还有淡淡的柔顺剂味。
这些小动作加起来就是一句潜台词:我愿意把时间留给你。
肢体更诚实。

并排走路时,她不会刻意拉开半米距离;过马路时,她把手背在身后,却没躲开你偶尔的轻扶。
不是开放到随便,而是对你开了绿灯。
绿灯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再靠近一点点,但别一脚油门冲过去。
礼物也藏不住心思。
不是贵重,而是“只有你懂”。

一张手写歌词、一瓶你随口提过的小众汽水、钥匙扣上刻着你俩第一次见面的日期。
她没明说,但把“我记得”三个字塞进了礼物盒里。
有人担心误判。
确实,礼貌和喜欢长得有点像。
区别在“持续性”。

今天热情、明天失踪,那是客气;连续一个月都热,才是信号。
别因为一次秒回就告白,也别因为一次迟到就拉黑。
最后提醒一句:
她可能慢热,像老式热水壶,得等一阵才咕噜咕噜。
耐心不是傻等,而是读懂后,再稳稳地迈出那一步。
窗户纸其实不厚,轻轻一戳就破,但前提是,你得先看见它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