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奇观,5万人同姓聚居,传承同一祖先的传奇故里

广东一奇观,5万人同姓聚居,传承同一祖先的传奇故里"/

这听起来像是在描述广东省"开平市"的"赤坎镇",特别是"赤坎村"或周边的"赤坎墟"一带的情况。
这里的关键点是“"5万人一个姓"”,这通常指的是"赤坎镇"。赤坎镇的主体居民都姓"陈"。
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1. "姓氏集中":赤坎镇(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赤坎墟)的居民绝大多数都姓陈。这种姓氏高度集中的现象在中国非常罕见,但确实存在于一些地方,被称为“单姓村”或“单姓镇”。 2. "共同祖先":根据当地的历史传说和族谱记载,赤坎镇(赤坎墟)的陈氏居民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陈氏南雄一世祖陈伯二"的后代。他们于明朝初期从广东省南雄府保昌县(今韶关市南雄市)迁移出来,定居在开平赤坎。 3. "规模庞大":赤坎镇的人口规模确实相当大,镇上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陈姓,因此说“5万人一个姓”在指代整个赤坎镇时是基本准确的(赤坎镇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加起来确实接近或超过这个数字)。 4. "地理集中":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地方——开平市赤坎镇(赤坎墟)。赤坎墟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墟

相关内容:

在广东,有陈林半天下之说,但是,像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这样的,还是少见。

溪南镇,地处澄海城区东北部,这一带村落相连,民居繁荣。

澄海莲花山麓一带,过去称苏湾都。苏湾都一分为二,其北片谓之苏北,其南片谓之苏南。

历史上的溪南镇,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既曾经属于苏北,又曾经属于苏南。


如今的溪南镇,有21个村,人口6万多,其中,5万多人都姓陈。

这些陈姓人口,主要居住在南砂村、东社村、大渡头村、新埠村、下岱美村、上岱村、东岱村、弓兜、内厝、口厝、银砂村、牛脯村、英台村等13个村子,因此,澄海历来有“十三乡陈”之说法。

陈姓,得姓始祖为陈胡公,为周朝时期,陈国的第一位国君。

陈国存在了645年,从公元前1122年到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



陈胡公,本来为妫姓,名满。其后人以国号“陈”为姓,因此有了陈氏一脉,繁衍至今总人口约为6300万。

陈国的都城在今河南淮阳,后人为了铭记陈胡公的功绩,在国都南廓内修建了陈胡公祠。

如今,在淮阳龙湖东南的南坛湖畔陈胡公陵园,里面建有陈氏第一祠陈胡公祠、各支脉分祠和陈氏博物院、陈氏书院等。




在随后的发展中,东汉时期的陈实成为翘楚,翻阅很多陈氏家谱,都能追溯到陈实这一支。

陈姓南迁始于西晋末年的衣冠南渡,

《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陈伯昣在公元313-316年间渡江,定居江苏丹阳。

公元557年,陈霸先在今南京建立陈朝,为陈氏在江南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这其中,南陈第四位皇帝陈顼,生了42个儿子,其中31人被封各地,为陈氏一脉开枝散叶。

唐朝时期,陈氏南迁迎来大发展。他们来到广东,来到了溪南镇。


如今,旅游在溪南,行走在阡陌纵横的古朴之间,不经意间,总会在住户的门楣上看到“鹰扬将军后”的字样。村子里的老人告诉我们:鹰扬大将军就是唐代的开漳圣王陈元光,陈氏的北庙派之祖。

陈元光老家是河南的,在河南信阳固始县陈集乡陈集村,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将军祠,固始县城有陈元光广场、陈元光故居。

溪南镇陈氏,就是北庙派衍枝。

溪南陈姓一脉,开基祖陈潭沙。是北庙派的25代后裔陈恪斋的长子。

我们在《汕头市地名志》了解到:陈氏一脉来到溪南是在元代,当时战火纷飞,陈恪斋带着家族从福建诏安溪南迁居潮州海阳县苏湾都大沙头(今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落地生根,繁衍生存。

当年,一起前来的有陈恪斋的四个儿子:陈潭沙、陈文康、 陈完正、陈仁和。

如今享誉澄海溪南的“十三乡陈”,多为他们的后裔。


但是,在游览有我们也发现,这里的陈姓,除了“颍川世家”北庙派以外,还有南院派,他们的大门上悬挂“南康世家”,而那些镌刻“江州义门”牌匾的,则为陈霸先的后人。

发布于 2025-09-18 21:27
收藏
1
上一篇:三次广州行,深度探秘,盘点值得一游的十大经典景点 下一篇:人山人海心累?揭秘广东10大冷门秘境,人少景靓,避开人潮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