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百科揭秘,别小看“打哇哇”,它是一种独特的敷衍艺术
我们来聊聊四川话(以及西南官话区域)里一个挺有意思的词——“打哇哇”(dǎ wā wā)。
"“打哇哇”是什么意思?"
“打哇哇”在四川话里,通常是一种"形容敷衍、不认真、做事马虎、或者态度不端正"的方式。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表示说话或做事的人并没有投入真正的精力或诚意。
可以理解为:
1. "敷衍了事 (敷衍):" 做事只求完成表面,不求质量或效果。
2. "马马虎虎 (马虎):" 不细心,不仔细。
3. "态度不认真 (不认真):" 显得不重视,心不在焉。
4. "瞎搞/乱弄 (瞎搞):" 没有章法,随便弄一下。
"“哇哇”的来源和形象感"
这个词用“哇哇”来形容,很有画面感。“哇哇”通常指婴儿的哭声,有时候也形容狗叫或者其他刺耳、杂乱的声音。
"联想到婴儿哭闹:" 婴儿哭闹时,往往需要大人耐心照顾,如果只是“打哇哇”(敷衍地应付),婴儿可能还是不满意。这暗示了“打哇哇”对待的事情需要更用心,但对方却敷衍了事。
"联想到狗叫:" 狗
相关内容:
要点get
“打哇哇”,指不加考虑随口附和。
跟我读
打哇哇【dǎ wā wā】
词释义
“打哇哇”原本是父母与幼子间的一种互动游戏。父母用手掌有节奏地轻拍张开的嘴,发出“哇哇”声,然后孩子本能地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
后来,“打哇哇”演变为不加考虑而顺口答应、附和,带有敷衍人的意思。
另外,在儿童的游戏中,也有以手拍口发出“哇哇”声表示暂停并中止游戏的规则,所以会有“小孩打哇哇——说了不算”这句歇后语。
造个句
1. 各人拿出各人的看法来,不要只晓得顺口“打哇哇”(附和)。
2. “我的新衣服好不好看?”“好看,好看。”“头都没抬一下,你少给我‘打哇哇’(敷衍我)!”
川话“连连看”——“和呵海”
一个人如果喜欢“打哇哇”,顺着别人说话,那他多半是个比较随和人,或者是没有主见、原则,不敢批评歪风邪气的好好先生。这种人在四川有个特定的称谓,叫做“和呵海”【hó hō hāi】。
造个句
他就是个“和呵海”,跟啥子人都处得还可以,但深交的朋友几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