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地铁线,把两座城连起来,听着就让人心里一动。
青岛地铁13号线,现在都喊它西海岸快线。这条线2018年就有了,后来又往北边接了一段,才把整个西海岸给串起来,一开始坐的人不算多,后来慢慢涨起来了,路上堵车的情况也好了些。

现在,有个想法冒了出来——把这条线再往南伸一伸,直接通到隔壁的日照市。
这么一来,青岛和日照,不就跟一个城里差不多了?住在日照,坐着地铁去青岛上班,想一想,日子好像都变得不一样了。青岛都市圈把日照东港区划了进来,两边人来往的需求,确实也是肉眼可见地多起来。
这个事儿,其实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念头。早在2014年琢磨这条线路的时候,就留了点话头。现在,13号线的南头是董家口火车站,从这儿到日照东港区地界,也就十多公里。要是想进到日照市区,那得再跑个四十多公里。
那董家口火车站现在是啥样?
这地方,地铁站周围几公里,住的大多是港口上班的人。有给工人的蓝领公寓,也有给技术人员的人才公寓,算下来能住一万多人。买东西嘛,楼下有小商店,镇上有个利群超市,还有个泊里大集,过日子是够了。就是学校有点少,一个镇中心小学,一个实验学校,得管着周围十公里范围的孩子。
这儿的交通,路上跑的大货车多,滨海大道和G204国道,早晚高峰全是车。地铁、铁路、公路、海运,都凑一块儿了。
再看看未来的另一头,日照东港区。
这里是日照的市中心,人口有八十多万,经济产出和青岛的李沧区差不多。地铁要是真修到这儿,周边的东夷小镇、万达广场、雁达城都能跟着热闹起来。特别是雁达城,离规划的站点就一百米,吃喝玩乐啥都有。周围好学校也不少,孩子上学方便。这儿还有日照港和山字河机场,地铁一通,港口、铁路、机场就连上了,日照作为青岛都市圈南大门的位置,就更稳了。

想法是好的,可这事儿,有人高兴,也有人犯嘀咕。
最大的问题,还是钱。
修这么一段跨市的地铁,哪怕全用高架桥,也得花掉好多钱。有人算过一笔账,建在地上比建在地下能省个30亿。但即便是这样,这笔钱对日照来说,还是个大数目。日照2024年一年的财政收入是204。16亿,修这几十公里地铁,差不多要把一整年的家底都掏空。
这现实吗?
还有人说了,现在从董家口到日照,不是没车坐。
青连铁路的动车就在那儿跑着,坐一趟也就20分钟,票价20块钱。车次还能根据需要调整,平时上下班、上学用,足够了。为啥非得再花大钱修个地铁?
再说了,13号线自己南边那段,从大珠山到董家口,一路好多地方都是村子。平时坐车的人不多,就赶上泊里大集的时候,车厢里才挤得满满当当。还有人开玩笑,管它叫“赶大集专线”。要是真花大价钱延伸到日照,到时候跑的还是空车厢,那这钱不就白花了吗?
看看外地,这种跨城地铁,也不是没干过。
深圳的地铁11号线就修到了东莞,办法是深圳掏钱建,东莞管运营,最后两边都方便,都有好处。这个法子,青岛和日照能不能学学?比如说,青岛来牵头投钱,两边一块儿建,一块儿用。再把车次改一改,有的站不停,跑大站快车,速度也能提上来。
这事儿争来争去,就是兜里的钱,和心里的梦,哪个更重一些。

对日照来说,眼巴巴等着地铁伸过来,可能也不是唯一的路。
手边现成的交通,能不能先用好?青连铁路的动车,能不能多开几趟?或者,干脆开通从董家口到日照东港的快速公交车,花小钱,也能把地铁和公交车连上,换乘一下,不也一样到地方了。
路子不止一条。日照既然进了青岛都市圈,能享受到的政策好处也不少。可以把自家海边的物流、旅游这些产业好好发展一下,青岛那边溢出来的资源,也能接着点。不一定非得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一条地铁线上。日子要过,发展也要一步一步来,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自己。这条连接两个城市的线,不管是地铁还是别的什么,最终总会以某种方式变得更加紧密,只是时间早晚,和方式不同罢了。